襄阳县域经济以谁为龙头,带动作用怎么样?

2022-09-07
17 阅读

襄阳县域经济相对而言,不算强悍。

但是近些年也开始大力发展,寻找往日的辉煌。

襄州区(原襄阳县)、枣阳市,曾是湖北省的骄傲,老牌《中国百强县》成员。

2014年湖北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在黄冈市召开。

会上,2014年度湖北省县域经济20强揭晓,襄阳占据六席。

此外,襄阳纳入考核的7个县(市)区表现抢眼,全部进入分类考核前八名。

襄州区、老河口市、宜城市、枣阳市、南漳县、保康县被评为“2014年度全省县域经济工作成绩突出单位”称号,成为湖北省2014年度县域经济20强。

2014年度在80个县(市)区中具体的位次是:襄州区在22个一类县(市)区中位居第6名;老河口市、宜城市、枣阳市、谷城县在29个二类县(市)区中分别位居第5名、第6名、第7名、第8名;南漳县、保康县在29个三类县(市)区中分别排在第2名和第5名。

南漳县在大会上作交流发言,介绍该县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经验做法。

襄阳纳入湖北省考核的7个县(市)区,2009年以来在80个县(市)区综合考评排序中位次不断前移,县域经济整体竞争实力和区域影响力不断提升。

2012年之前,襄州区曾连续4年进入湖北省20强,排在湖北省第9位;枣阳市2010年至2012年3次进入湖北省20强,排在湖北省第14位;老河口市2012年进入湖北省20强,排在湖北省第20位。

宜城市、谷城县、南漳县、保康县在2012年度考评中,分别排在湖北省第22位、第26位、第32位和第35位。

提到襄阳县域经济,不得不思考当年随县独立所带来负面影响80年代襄阳GDP是宜昌的一倍多,后来随州从襄阳独立的因素,襄阳GDP是宜昌的一倍左右。

到1995年两市GDP大大缩小,宜昌GDP达到了襄阳的71%,随着三峡工程开工,宜昌经济出现腾飞,到2006年三峡全面竣工,宜昌GDP成功反超襄阳,这一领先就是十年!假设当年随县没有独立出去,宜昌是没有机会成为超越襄阳。

关于这个问题,许多人都是在讨论和反思,好端端一个县被分离出去,而且当年襄阳对随县的支持扶助了很多,一个县域经济强县。

一个大县的分离,就好比砍下襄阳一条腿。

因此,襄阳瘸腿了十多年。

2017年襄阳实现反超,前三季度,襄阳GDP领先宜昌29亿,全年估计要领先40亿左右。

发展速度上,襄阳快于宜昌。

最新一期的中国百强县数据北京\"2017中国百强县创新发展论坛\"上,发布了\"赛迪百强榜-县域经济100强(2017)\"。

我省宜都市、大冶市、仙桃市、枣阳市入围全国百强,分列第80位、第82位、第86位和第99位。

赛迪顾问是中国首家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咨询企业,直属于国家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据了解,\"赛迪百强榜-县域经济100强(2017)\"的考核单位是全国1897个县级行政区(不包括市辖区),评价体系包括经济实力、增长潜力、富裕程度、绿色发展等四方面12项指标,并在2016年百强县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优化,加重对GDP总量、固定资产投资、人均社会消费和万元GDP能耗降低率等方面的考量。

如加大对绿色发展成效的考核;增长潜力的评价,由单一年度的固定资产投资调整为近三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平均值。

目前,百强县总体呈\"东多西少、强省强县\"的区域分布格局。

中部地区分布情况是:河南5个,湖北与湖南各4个,江西与安徽各1个,山西无。

由此可见,襄阳地区县域经济是以枣阳为领头羊。

因为这个版本的中国百强县评选不包括市辖区。

襄州区虽然工农业比较发达,但是襄阳三大市辖区之一。

值得肯定的是,枣阳近些年来的表现不俗。

虽然在中国百强县排名中垫底,但是排在地图上可以直接显示的省直管市仙桃市后面,也算虽败犹荣。

毕竟,宜都市和大冶市都属于资源丰富型的城市,我们枣阳虽说是老牌百强县。

但早期是以农业为主,与资源型城市、矿业城市相比,本身就不是一个类型。

湖北省上榜的四市当中,恐怕只有枣阳是以真正的县级权限来发展本区域。

仙桃市,众所周知是湖北省直管市。

尽管规模是县级标准,但是行政权限比拟地级市。

作为襄阳市唯一上榜的县市,代表了襄阳人民的勤劳与实在淳朴的本质,枣阳是鄂西北人民的骄傲!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