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生产光刻机吗?
能也不能。
能是能制造一般的光刻机,但不能制造先进的光刻机。
光刻机是制造芯片的机器,而芯片则由千万个晶体管组成,可见光刻机的制造难度很大。
早在1965年,我国就已经开始研制出晶体管了,这对我国半导体产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1976年,我国中科院研制成功1000万次大型电子计算机。
2000年,中芯国际在我国上海成立,国家开始加大对集成电路的大力扶持,芯片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芯片的加速发展也逐渐将我国的短板显露出来,国内的芯片几乎是从国外购买或者出高价让其他代产商代为生产。
2017年,华为发布全球第一款人工智能芯片麒麟970。
2019年,全球首款5G SoC芯片海思麒麟990面世,采用了全球先进的7纳米工艺;64层3D NAND闪存芯片实现量产;中芯国际14纳米工艺量产。
然而,华为的麒麟芯片又或者是中芯国际的14纳米芯片实现量产,最终都需要借助光刻机进行生产。
不过,华为麒麟芯片则是由台积电从荷兰购买的先进光刻机制造的,而中芯国际的14纳米工艺光刻机也是从荷兰进口的。
我国的光刻机水平仍然属于较为落后的阶段,在国内能够制造光刻机的公司是上海微电子装备公司,目前最高能够实现90纳米的光刻机水平,而荷兰的ASML的高端光刻机已经实现5纳米工艺制程,3纳米光刻机也已经趋于成熟,很快就可以上市,这就是我国的光刻机所属在的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很大。
今年8月7日,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中国信息化百人峰会上演讲时称,受制裁影响,华为的麒麟芯片将是华为自研芯片的最后一代。
从余承东的话中可以看出,麒麟芯片已经不能在生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海思只有设计,但没有制造芯片的能力,这个阻碍就是光刻机。
因为台积电不再代工,改为也没有能力制造光刻机,海思麒麟芯片只能暂时宣布停产。
先进光刻机技术成为我国现阶段在技术领域必须要攻克的难题,国家以及企业都将投入重资研发光刻机技术,克服芯片被垄断的局面。
在美国的制裁下,我国光刻机的发展过程可能充满了变数,但是不论如意,要想实现芯片自给自足,就必须研制出先进的光刻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