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万隆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怎么样?
一、上海万隆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怎么样?
上海万隆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是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上海市嘉定区真南路4268号2幢J5586室。
上海万隆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T,企业法人郁凤华,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上海万隆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贷款企业信用等级评估业务及相关咨询业务。 【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上海万隆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对外投资1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
通过爱企查查看上海万隆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二、手机号不交费会影响银行征信吗?
手机号码欠费不交不会影响银行征信。
手机号码欠费不交不会影响银行征信,银行个人征信系统与个人的通信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个人的信誉在手机运营商会被列入黑名单,以后就不容易办理业务。
用户手机号欠费不交,三个月以后,运营商就会注销回收手机号,欠的费用会被记录,以后办理业务时让欠款用户缴清费用以后再办理新业务。且手机卡都是实名认证,欠费期间会产生滞纳金。最好不要让手机欠费,若手机号不用了,可办理销号。
【拓展资料】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分别经历了探索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规范阶段;
探索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适应企业债券发行和管理,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了第一家信用评级公司――上海远东资信评级有限公司。
起步阶段:1996年,人民银行在全国推行企业贷款证制度。1997年,上海开展企业信贷资信评级。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市进行个人征信试点,1999年上海资信有限公司成立,开始从事个人征信与企业征信服务。1999年底,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上线运行。2002年,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建成地、省、总行三级数据库,实现全国联网查询。
发展阶段:2003年,国务院赋予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信贷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职责,批准设立征信管理局。
2004年,人民银行建成全国集中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2005年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升级为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2008年,国务院将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职责调整为“管理征信业”并牵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2011年牵头单位中增加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2013年3月,《征信业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明确中国人民银行为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征信业步入了有法可依的轨道。
规范阶段:2019年07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并做出说明。
三、征信系统的建设背景是什么
现代金融体系的运转,离不开信用生态的支撑。征信作为信用生态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在数据与应用之间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
我国的征信体系建设,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初。1932年6月6日,我国第一家信用调查机构―――中国征信所,在上海宣布成立,标志着中国征信业的开端。这家机构由当时的浙江实业银行等五家银行发起设立,收集的信息比较简单,主要为当时的企业服务。据说该机构目前仍然在台湾经营。
自我国出现最早的一家征信机构到现在,已经有了八十多年的历史。但从改革开放开始,中国征信业才进入了真正的发展阶段。纵观行业历程,大体可将我国征信行业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探索阶段:20 世纪80 年代后期―1995年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适应企业债券发行和管理,中国第一家信用评级公司――上海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于1988年成立;同时,为满足涉外商贸往来中的企业征信信息需求,对外经济贸易部计算中心和国际企业征信机构邓白氏公司合作,相互提供中国和外国企业的信用报告。
我国第一家社会化专业资信评估机构――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于1992年成立,在至今的十余年间创新开发了数十项信用评级业务,包括企业债券评级、短期融资券评级、中期票据评级、可转换债券评级、信贷企业评级、保险公司评级、信托产品评级、货币市场基金评级、资产证券化评级、公司治理评级等,为其后来开展征信业务积累了大量数据和经验。此后,一批专业信用调查中介机构随之相继出现,企业征信的雏形在这一阶段开始显现。
二、起步阶段:1996年―2002年
这一时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商品“买方市场”的初步形成,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客观上对信用调查的市场需求也在增加,从而加速了我国征信行业的发展。在此阶段,人民银行及政府机构在征信领域进行了大规模的布局。
1997年,人民银行开始筹建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银行将企业贷款情况报给人民银行,录入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当企业向其他银行贷款的时候,银行可以到人民银行系统去查询以此来防止多头借贷、防范欺诈等行为。这一系统被业内视为企业征信系统的前身。
1999年,上海资信公司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个人信用征信系统――上海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
大事件
1996
人民银行在全国推行企业贷款证制度。
1997
上海开展企业信贷资信评级,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市进行个人征信试点。
1999
社会信用体系概念在我国首次被提出。
7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了上海资信有限公司,开始从事个人征信与企业征信服务。
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上线运行。
2001
深圳市政府正式颁布了《深圳市个人信用征信及信用评级管理办法》,是国内首次以政府令形式发布的并首次为个人信用征信定规的政府规章。
2002
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建成地、省、总行三级数据库,实现全国联网查询。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等 零壹财经整理
三、规范阶段:2003年―2014年
2003 年,国务院赋予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信贷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职责,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征信事业迈出了前进的大步。
同年,上海、北京、广东等地率先启动区域社会征信业发展试点,一批地方性征信机构设立并得到迅速发展,国际知名信用评级机构也先后进入中国市场。
2008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正式在上海挂牌成立。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的央行征信中心已建成世界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征信系统。截至2015年末,央行征信中心有效覆盖8.8亿人信息,其中3.8亿人有信贷记录。
2014年,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征信机构管理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开展的企业征信机构备案工作正式开始。我国征信史上第一家拿到企业征信备案资质的机构是中诚信征信(备案号10001),至此企业征信开始走上规范化发展的道路。据源点信用方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完成备案的企业征信机构已超过135家,较去年年中的70多家增加了近一倍。
四、市场化发展阶段:2015年―至今
随着监管和立法机构对征信行业重视程度的提高,相关政策法规的不断出台,我国征信行业逐渐走上规范化的道路,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今年6月,央行征信管理局日前向各大征信机构下发了《征信业务管理办法(草稿)》(以下简称《草稿》)。《草案》对征信机构的信息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对外提供、征信产品、异议和投诉以及信息安全等征信业务的各个环节做出了规范。
而刚刚过去的2015年更是被称为“中国个人征信市场化元年”。这一年里,人民银行、国务院等相继发布了多份指导意见或监指引,首次对个人征信机构的要求进行了细化,为中国征信行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制度保障。
2015年1月5日,央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公布了首批获得个人征信试点机构资格的8家机构名单。此举标志着中国个人征信业向市场化、商业化发展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在这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内,以芝麻征信、中诚信征信为首的个人征信机构动作频频,各类个人征信产品层出不穷,包括芝麻分、万象分等个人信用评分,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场景中。
相对于新创生态聚合类征信机构(如芝麻信用),以中诚信为代表的三家老牌征信机构通过征集传统征信数据及部分特色行业或区域数据,一方面采用较为系统、成熟的征信模型和技术,深耕金融服务领域;另一方面,对多元大数据的使用以及创新互联网技术的研究探索,老牌机构们都在以积极开放的态度进行着。
以中诚信征信的万象分为例,据中诚信征信方面介绍,万象分是基于公司10多年为银行提供个人信用评分的实践,结合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优化升级的个人评分,从身份属性、信用记录、履约能力、行为特质、社交影响等五个维度综合考量个人信用,是300-900分区间内的综合信用评分。目前万象分大约能覆盖全国3亿用户。而之所以能够做到大范围覆盖和较为精准的评分,主要得益于中诚信征信在数据方面的先天优势。早在2002年,中诚信征信就已经开始以部门形式存在并着手开展征信业务。可以说,中诚信征信在起步上远早于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征信机构。而中诚信集团始创于1992年10月8日,是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从事信用评级、金融证券咨询和信息服务、征信服务、市场调研等业务的股份制非银行金融机构,至今已有十余年历史,无论是信用数据的积累还是行业经验的沉淀,都给中诚信征信公司在征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随着政策法规的出台,征信业未来将会向着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已超9万亿元,预计2019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将超过37万亿元。目前国内有630家银行,近9000家小贷公司,近2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以及蚂蚁金服、百度金融等互联网巨头。
根据波士顿咨询中国个人金融市场模型预测,未来五年我国的个人信贷余额将以年均复合增长率14%左右的速度拓展至约55万亿,由此可见,未来几年征信市场将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各家征信机构如何在各自发展的同时共同塑造行业的整体健康发展,找到竞合的平衡,将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人民银行从信贷征信起步,从上世纪90年代初贷款证制度开始推动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以下简称“征信系统”)建设。1992年,原人民银行深圳分行推出贷款证制度,1997年到2002年建成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企业征信系统前身)。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征信系统的重要战略部署,人民银行组织商业银行于2004至2006年建成征信系统并实现全国联网运行。2006年,经中编办批准,人民银行设立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以下简称“征信中心”),作为直属事业单位专门负责征信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2013年3月15日施行的《征信业管理条例》,明确了征信系统是由国家设立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