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被套是装死还是割肉?
股票交易的字典里,其实没有被套一说,只存在买贵了,还是买便宜了。
所谓的被套,只是因为买贵了,所谓的盈利,只是因为买便宜了。
按照这个逻辑,当股价出现下跌,也就不存在装死还是割肉的选择,只存在对于股票现在价格位置的判断,以及对未来会不会涨的判断。
如果觉得当下价格仍然很高,未来预期不会涨,那么抓紧时间离场。
如果觉得当下价格已经很低,未来还会上涨,那选择继续持有即可。
好的交易讲究的是进场和出局,而不是股民口中的买入和卖出,止盈和止损。
在股市中,经常存在一根阴线毁三观的情况。
今天买入的时候还在看涨,突如其来的一根阴线过后,瞬间就看跌了。
一根阴线改变不了一家企业的本质,但可以改变市场的情绪。
你可以迅速做出决断,是继续持有还是出局,前提是你看懂了市场的情绪。
大部分人在没有看懂市场情绪的情况下,盲目地根据自己的感觉做判断,结果自然是一败涂地。
普通散户的盘感正确率,肯定是不足50%的,否则主力资金怎么通过情绪收割韭菜。
所以,回到问题本身,股票被套是装死还是割肉,取决于这次交易的未来预期还在不在。
用一个专业名词,叫做“上涨逻辑”。
在大A市场,我们买入一只股票一定是看涨的,但看涨的理由各不相同。
有些人是看技术图形,觉得要涨,有些人是听消息炒作,觉得要涨,还有些人是看题材热点,觉得要涨,还有看资金流向的,还有一些是看基本面的,各式各样都有。
当下出现股票下跌的时候,一部分人会觉得又是一个加仓良机,另一部分人却在纠结该去该留。
之所以决策不同,本质原因就是看涨逻辑不同,当盘面发生改变后,判断的依据也就开始分化。
今天就简单地聊聊,怎么样根据自己的交易模型,去做股票交易决策的判断。
关于买入逻辑绝大多数导致交易被套的原因,并不是说买错了股票,很多股票在经历了风风雨雨后,还是会涨起来的,而是在错误的时间买入,买贵了,成了接盘侠。
交易中买入得随心所欲,是导致亏损的最主要原因。
绝大多数股民,其实都是买贵了,都是在情绪的带动下,选择了高位接盘。
所谓的买入逻辑,并不单单指的是买点,而是买入股票的原因以及背后的潜在持有周期。
衡量买入逻辑的维度,主要有四个。
1、买入位置。
股票好不好,关键是看买入的价格好不好。
买入逻辑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买入位置。
有一些人喜欢创新低买入,但绝大多数人更倾向于创新高买入。
这肯定没有对错之分,只有买入的价格位置到底是高还是低。
买入位置的高低并不决定风险的高低,但一定会影响到资金的决策。
毕竟没有那么多大资金愿意不断地在股价的高位买入,或者说是长期持有。
所以,如果策略是追高,那建议就做短线持有,策略是低吸,建议就做长线投资。
2、持有周期。
持有周期,这个同样需要在买入时就有决策,这个非常重要。
因为持有周期不同,买入决策是不一样的。
如果是打算长期持有,那么买入价格肯定是越低越好,如果是短期持有,那么最好的买入时机可能就是当下。
长周期持有,对于短期波动的敏感度很低,短周期持有,那么对于价格的分毫之差还是要特别注意的。
当然,股票本来就是动态的,持有周期可以做动态的决策调整,但在买入的时候一定要有预期。
只有明确持有周期,才能把交易模型做合理的量化。
3、上涨原因。
接下来是上涨原因,其实就是买入动机。
每个人买入股票都是看涨,那为什么会涨,为什么认为股票会涨,必然有原因。
这个原因太多了,之前也提到过了,可以是别人告诉你的,也可以是觉得图形好看,也可以是发现成交量放大有资金入场,也可以是觉得题材热点,或者是因为业绩好。
甚至还有一种,叫做感觉,感觉告诉我股票该涨了。
上涨的原因并不一定是正确的,但是没关系,它的重要之处,在于想卖出的时候,重新去确认。
简单地说,当你想卖出的时候,再想想为什么要买,当时怎么想的,现状发生了什么变化。
4、潜在变量。
最后一个就是潜在变量,可以理解为突发状况,这个也要在买入逻辑中考虑。
政策利好,行业利好等都是潜在的变量,包括一些黑天鹅、灰犀牛。
企业的业绩报表,也是会影响股价的主要因素,但在业绩公布之间的空档期,是相对安全的。
另外,一些周期股,会不会因为商品的价格变化而影响企业的净利润,还有一些企业可能有潜在的并购重组需求等等,都会影响到股价。
潜在变量,有可能会影响一只股票的定价,却并不能完全预知,所以在买入之前考虑过即可,并不一定要提心吊胆,或者有太多的未来预期。
关于卖出逻辑有买入逻辑,就一定存在卖出逻辑。
很明显,卖出逻辑是股票出局离场时候的最主要逻辑,决定了是否在当下需要卖出股票。
本质上,卖出股票的唯一理由,就是断定股票不会再上涨了。
这里的股票不会上涨,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长期的。
至于决策的当下,是盈利状态还是亏损状态,其实并不重要。
也就是说,不要因为盈利去抛售股票,也不要因为亏损去死捂股票,这些都不是决定股票去留的主要因素,更多的应该是去判断股票未来会不会继续上涨,还有没有空间。
卖出逻辑的清晰,可以有助于做出正确的决策,不会因为情绪上的变化而错误的做出预判。
衡量卖出逻辑的底层维度,其实也有四个。
1、价位高低。
觉得价格贵了,要卖出股票,其实一点问题都没有。
股票一定会有一个价格超涨的时间段,就是脱离了应有的价值,进入高估值区域。
但是,对于散户来说,很难判断价位的高低,甚至还有恐高的情况。
判断超涨的最好方式,其实是看短期内平均的入场价格和实际价格差,如果差距特别大,就是进入了超涨区,是一个不错的卖点。
如果从长期来看,短期的高点可能是未来的低点,是价格的低位。
如果从短期来看,高点就是高点,代表未来一段时间并不会出现价格上的突破。
2、资金流向。
有一部分人喜欢跟着资金买股票,所以资金流向也是一个卖出逻辑的维度。
成交量越大,代表参与资金越多,上涨的概率就越高,反之,下跌的概率会明显增加。
同样的,大资金的流向,也可以从一个维度上决定了股价未来的走向。
大资金如果离场,股价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跌,也是非常正常的。
直到股价重新具备吸引力,资金才会卷土重来,继续涌入,推升股价。
绝大多数的股票涨跌和资金的进入都呈现出正向关系,参考资金流向的趋势来判断是否需要卖出,是有效的。
但是,短线资金的入场离场频率很高,比较难捕捉,长线资金的入场离场相对周期性较长,比较稳定,容易判断。
3、题材热度。
题材的热度,也是卖出逻辑的一个底层维度。
一方面,题材的热度决定了资金的热度,一旦题材冷却,资金自然是拼命地流出。
另一方面,题材热度决定了估值定价的空间。
热度高的题材,自然能享受到一定的估值溢价,也就更容易炒作。
一旦题材陷入无人问津的情况,那么及时卖出股票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毕竟很多题材的炒作是与业绩脱钩的。
这就像风口下的猪一样,一旦风停,就容易重重摔下,粉身碎骨。
4、业绩趋势。
业绩趋势,虽在短期内敌不过资金趋势,敌不过题材热度,也敌不过股价的泡沫,但是在长期投资者眼中,却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卖出逻辑。
只有业绩出现滑坡,才会出现股票的终极顶点。
否则,当业绩不断地增长,股价创出新高,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业绩是消化估值最好的方式,也是体现真正价值最好的方式。
但是关于业绩问题,反馈速度是很慢的,只适合长期投资的卖出逻辑,并不适合短线。
当然,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就是突如其来的业绩爆雷。
这种情况一次,必须就业绩爆雷的底层,去做情况分析和前景预判,然后做出投资决策。
最简单的决策方式最后说一个非常简单的决策方式。
当你面临该割肉,还是该装死的抉择,忘记被套的事情,然后根据内心的判断,来做决策。
如果你在当下的局面,当下的K线图,当下的量能,当下的基本面,当下的一切情况下,还愿意买入这只股票,说明上涨逻辑依旧成立,可以接续持有。
如果当下的局面,你都不会看一眼这只股票,直接略过,那么它离你预期的上涨还很远,这时候应该果断出局。
自己都不看好的股票,还留着干嘛,真的是要等待奇迹吗?
如果每一次被套的时候,你就手足无措,等待命运给你宣判答案,那么永远都不会有成长,下一次面临选择的时候,依然是听天由命,靠运气。
你只有清晰自己买股票的思路,股票的上涨逻辑在哪里,什么情况下可以持有,什么情况下应该果断出局,才有可能赚到钱。
股市赚钱需要靠规律总结,而规律总结需要一次次的根据原则来试错,并且不断调整。
纵然你的决策失败了,比如你割肉了,股价最后涨了,那也是一次失败的经验,对于你下一次面临类似的情况,会有很大的帮助。
决策绝对不是50%的扔硬币游戏,而是通过每一次的成功和失败经验,找到胜率超过50%,甚至超过60%,70%的决策方式,最终依靠大概率来赚钱。
散户炒股,最怕的一点就是跟着心走。
因为当大部分散户都跟着心走的时候,主力的决策往往和散户相反。
时刻牢记,你是一个投资者,不是一个赌徒。
当你面临一个选择的时候,问自己,千万不要问别人,因为没法获得正确答案。
因为别人不知道你为什么要买入这只股票,别人不知道你有多少仓位,别人不知道你的风险承受能力有多少,别人也不知道你的投资周期到底是多长,甚至都不知道你是做短线还是做长线的。
不要把自己要做的题让别人去做,别人做对了,对你也没有帮助,因为你还是不会答题。
别人做错了,你可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钱没了,信任也没了。
股票交易的背后,一半是技术,另一半是人性,用经验去磨练精进的技术,用技术去限制人性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