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7月单月贸易顺差6800亿创纪录,我们靠啥赚的钱,赚谁的钱?
7月份贸易顺差再创历史新高,我们靠啥赚的钱?
赚的是谁的钱?
顺差创新高的同时,是百利而无一害,还是存在其他隐患?
出现贸易顺差的原因,或者是因进口收窄、或者是因出口扩大,而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我们属于后者:前7个月进口1.58万亿美元,增长5.3%;同时出口2.06万亿美元,增长14.6%。
单7月份,进口2317亿美元,增长2.3%;出口3329.6亿美元,增长18%,顺差1012.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6800亿。
从进出口数据来看,上半年及7月份进出口总额均增长,不属于进出口双跌的“衰退型顺差”,虽然进口增长不及预期从侧面反映出国内市场内需不是那么大,但有增长就是好事。
贸易顺差连续8个月实现增长,意味着海外在疫情冲击下的产业链尚未完全恢复,而我国则控制得相对较好,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能源源不断的为全球各国提供商品,这是积极层面的意义。
单个月贸易顺差6800亿,相当于肯尼亚2021年全年GDP总额。
那我们是靠出口什么商品在赚钱呢?
赚的又是谁的钱呢?
1,机电产品占比50%以上!首先,从1-7月增长比例上来看,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了15.2%,比如塑料制品、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品的增长比例都在10%以上,分别是16.3%、13.5%、11.9%。
这些商品相关的产业技术要求不大,主打低人工成本的优势,利润自然也有限。
值得一提的是机电产品前7个月增长了10.1%,而且占出口总值的56.6%,比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比18%还要高得多!这意味着机电产品已然成为出口商品中的主力军,我国出口商品正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比如机电产品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手机产品、汽车产品,均有所增长。
尤其是汽车,增长了54.4%!从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占出口总值的近75%来看,这两大类商品才是赚外汇的主要商品。
另外,以上两大门类商品出口双增的同时,钢材、成品油、肥料这类建筑建材和农资商品出口减少。
2,东盟是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们的商品主要出口到哪了?
赚的是谁的钱?
从贸易伙伴排序上来看,东盟、欧盟、美国和韩国,分别是我们的第1-4大贸易伙伴,前7个月出口总值分别是2.05万亿元、2.14万亿元、2.25万亿元和6180.4亿元,合计7.06亿,占出口总值13.37万亿元的近53%。
除了以上4大贸易合作伙伴之外,我们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4.27万亿,也是主要出口目的地之一。
从以上两方面可以看出,我们出口的商品,利润来源主要集中在机电商品和劳动密集型商品两大门类,尤其是前者中的汽车出口,呈现暴增的趋势;而出口目的地,则主要以东盟、欧盟和美韩为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是我们的重要贸易合作伙伴。
贸易顺差创纪录的同时,一些问题或隐患不得不提: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和进出口,从上文数据来看,进出口表现良好,连续8个月实现贸易顺差能直观地反映问题。
反观投资和消费两架马车,前7个月投资方向表现一般,比如前些年火爆的房产领域,今年前7个月全国百强房企拿地总额只有8000多亿,同比腰斩;再说消费,消费端的表现也不尽如意,央行调查结果显示上半年居民储蓄的意愿明显增强,居民更乐于把闲钱存起来而不是消费出去。
由此,三驾马车目前可圈可点的只剩下进出口这一架,引导消费和投资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拉动经济不能全指望一架马车。
另外,贸易顺差意味着对外贸易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但不要一味地追求较高的贸易顺差,事实上我们的思维早就变了,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寻求进出口端的平衡对经济发展更为有利,过大的顺差意味着外汇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本质上是一种闲置和浪费。
最后驳斥一点,有观点说国外通胀严重,他们拿“废纸”买我们的商品,实际对我们不利。
这种观点看似有理,实则漏洞百出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以美元为主,而美联储今年4次加息,美元一度走强升值,何来“废纸”一说?
我国工业门类齐全,产能也恢复得很好,在海外供应链不稳定的背景下,我国充当着世界工厂的重要角色,源源不断地填补着需求缺口,对全球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对此,大家怎么看?
欢迎留言交流;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