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存款利率上涨,真的能“保本保息”吗?

2022-09-24
13 阅读

以前我觉得结构性存款“保本保息”,还是一种不错的产品,也曾经购买过,现在看来已经没有什么吸引力,早就用其他产品取代了。

所谓结构性存款,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存款,而一种以存款为资产的理财产品,如果通俗一点,可以这样理解:比如,你购买5万元结构性存款,银行承诺到期收益率为1.5%-3.75%,其中5万元本金和1.5%的利息承诺刚性兑付,另外2.25%的利息挂钩的金融衍生品视情况确定是否兑现,满足条件就兑现,不能满足条件就不兑现。

银行是如何实现的呢?

这5万元本金银行一般是按照存款进入资产负债表,这样5万元的本金和1.5%的利率就可以由存款保险基金保障,这就是刚性兑付部分,另外的结构化部分,相当于银行把部分利息拿来投资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盈利就兑现,不盈利就无法兑现。

由此可见,结构性存款所谓的“保本保息”只能保障本金和少量利息,是利用存款保险制度来实现的。

有的银行发行的所谓“结构性存款”有可能是“假结构”,本金不进入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这样本金和利息钱就不会受存款保险基金保障,所谓的“本息保障”是由银行自己承诺的。

现在假结构性存款已经全部在清理整顿了。

之所以说结构性存款没有吸引力了,主要是因为两点:一是它的利率并不高;二是一些产品在利率比它高的前提下,安全性也比它高。

我认为,现在的银行大额存单、财政部发行的3年、5年期国债、民营银行的创新存款这几类产品就是这样的。

关于利率的比较,你可以自己去寻找具体的产品。

关于安全性,大额存单和创新存款本息都是受存款保险基金保障的,国债则是由国家信用作保障,所以他们的安全性都比结构性存款要好。

因此,就稳健理财来说,结构性存款并没有太大的优势,而且还受银行发行时间限制,你可以根据资金和存期选择合适的大额存单或者民营银行创新存款替代,财政部隔月发行的储蓄式国债3年期利率4%,5年期利率4.27%,按年给付利息,也是可以取而代之的。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