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小龙虾是否依然坚挺?还能养几年?

2022-10-09
16 阅读

这两年小龙虾养殖面积增势吓人,让很多正在养和计划养的人心里越来越没有底。

先来看看一组官方数据,2007年全国小龙虾总产量变化:2007年:26万吨……2016年:89万吨2017年:112万吨2018年:数据暂未公布,保计估计在130-150万吨。

增长的速度确实很猛。

有预计的数据表面,截止到2018年,全国每年小龙虾的总需求量大约在190万吨左右。

即目前小龙虾的总产量还没有达到需求饱和量。

但2018年下半年小龙虾养殖动态数据还有很多没法进行统计,想要从官方供求数据进行预测行不通。

这里我只能把我的观感跟大家分享一下。

2018年秋稻收割以后,居全国小龙虾产量首位的湖北省中的产量大市荆州市,有大量的新塘口开挖,保守估计至少超过2017年同期塘口增加量的2倍。

结论是什么呢?

从两个角度来说,这对2019年的行情而言有悲观也有尚且乐观的一面。

悲观的一面:2019年小龙虾的总量还降继续拉高,朝着需求饱和的结果冲刺。

未来留给传统小龙虾养殖业的好日子不会太久。

乐观的一面:2019年新塘口的虾苗需求量会猛增,价格也会水涨船高,这对原有稻虾养殖户而言将是一个利好消息,如果2018年冬虾塘管理到位,能赶上2019年早春的虾苗利市。

个人推测2019年暂不会是小龙虾烂市年。

因为以往由于小龙虾产量的供不应求,还有很多消需潜力并未真正被挖掘。

如果2019年产量继续保持增长,中间会形成一个两年左右的过渡期。

也就是说小龙虾养殖户暂不必担心两年以内的行情。

虽然我的观察点仅限于湖北,但很肯定的是养虾面积的增长并不仅限于湖北,除了快速爆增的主产区以外,周边各省的养殖热情也日趋高涨。

就像我之前分析的结果是,在未来两三年内,主产区以外的小龙虾养殖暂时还难以形成气候。

为什么这么说?

小龙虾养殖成败与否的关键,一是技术成熟与否,二是与养殖相关的配套行业链是否完整,三是天然气候与资源条件的制约。

第一点:技术因素小龙虾养殖技术并不难,难在有没有长期的养殖传统和成熟的管理经验。

北方种小麦,南方种水稻,可以说闭着眼睛都不会出问题。

但两边换一下,可能都要抓瞎。

因为长期的农业结构固化有利于经验的积累,但小龙虾养殖对很多地方却是一个全新的行业。

必须有一个摸索、积累的过程。

以产虾大省湖北而言,那是十几年的经验和积累才一点一点形成了现在庞大的规模。

第二点:产业链配套还拿湖北来说,如果你想养殖小龙虾,那么从塘口改造工作开始,有熟练的挖机师傅,有专供应水草的渠道,有选择余地很大的养殖物资供销店,饲料和药品非常易得,还有很多非常有经验的养殖老手免费进行指导。

小龙虾养出来了,还有成堆的虾贩子直接等在塘口收购,激烈的竞争让你不用担心遭到压价被坑的问题。

但这些条件很多地方都不具备,在很多全国各地的朋友咨询的过程中了解到,他们对虾塘的改造一知半解,购买水草和虾苗往往要经过几百甚至上千公里的运输,饲料和药品只能从网上购买,养出来的小龙虾往往明知贩子压了价也没有办法。

所以暂时来说,主产区以外的地方养虾,还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

第三点:气候和资源条件的制约气候首先是决定当地适不适合养虾的先决条件。

有的地方冬天零售一二十度,气温太低,冬季虾苗存活率低;来年气温回暖较晚,等别的地方小龙虾行情高峰过去了,这里的虾才刚上市。

这都会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其次,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都是有限的。

有的地方耕地面积本来就不足,想找到合适的地方养虾并不容易。

我知道有的地方改造出来的塘口跟梯田一样,还有的地方缺水,有的地方土质含沙严重,这都不利于小龙虾养殖。

因此,虽然全国各地养殖热情很高,但以上几点因素的制约决定了非主产区很难短时间对主产区的地位形成过大的冲击。

看似养殖面积爆增的背后,更多的是主产区内有限的挖掘。

总体来说,小龙虾产量的增长曲线和消费市场的增长曲线还将互相纠缠一阵。

因为现在的小龙虾终端消费主要集中于4-7月的餐饮行业,其它大部分时间小龙虾的消费并不旺盛。

未来小龙虾深加工行业还有很大的空间,比如可二次加工的冷冻保鲜小龙虾和即食型休闲食品。

随着养殖面积的饱和,小龙虾养殖户也将面临三个考验,同时也是三条出路。

一、小龙虾亩产量并不高。

大部分稻虾模式均在200-300斤一亩。

如果未来行情趋于平稳,这样的产量想达到理想的效益可能性越来越小。

必需在技术上实现突破,寻求更高的单产量。

二、养殖效益过度依赖卖虾苗。

目前小龙虾养殖的主流模式分为两种:深水养殖和稻虾养殖。

深水养殖基本以出售成虾为主,一年销售时间能达到八个月以上。

而稻虾模式的收益主要来自于出售早虾苗,真正决定养殖效益的绝对时间不超过一个月。

随着稻虾养殖面积的饱和,对虾苗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小。

但稻虾模式的资源条件有自身局限性,如果不下决心转型,后期将难有收益。

三、小龙虾价格行情波动幅度过大。

一年中最低与最高价格相差少则3-5倍,多则十倍。

不进行合理规划,根据市场来控制小龙虾的上市,产量再高也没有用。

但传统养殖模式中,什么时候出售小龙虾,并不是由养殖户自己说了算的,受季节、气温等自然条件影响占大半。

这就需要对传统养殖模式进行改良,突破原有模式的局限。

能不能抓住市场空档卖虾,成为以后稻虾养殖户能不能赚钱的关键。

不出意外,未来首先受冲击最大的一定是养殖面积最广的稻虾养殖。

过度依赖卖虾苗的结果就是对精细化管理的不重视,在投入上畏手畏脚,以致大浪来袭,第一批被卷走。

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觉得受用还请反手一个赞!欢迎关注头条号:养龙虾的小哥哥。

定期有更新。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