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寿鱼沉头什么原因
有可能是水质问题,采取措施可以先养好水,接出来先在太阳下晒两天。然后用加温棒升温到20度左右,不要太高。
如果缸太小氧气不够,加大缸勤换水,每次换三分之一即可。有条件添设备加氧气泵。
如果怀疑鱼病了,要先确诊哪里有问题。如果是吃完食就沉头,观察鱼粪便,如果有气泡,说明消化系统有问题,肠道内气体过多。可以先降低水位,加应激灵,先停喂两到三天,再换质量好的饲料。这是暂时性栽头。
1、水温过低造成鱼突发性沉头。
他赖以生存的空间突然出现了变化,会让它感到不适应,如果水温过低时容易出现不适,就有可能引起突发性沉头。
2、鱼鳔受到伤害。
鱼要起到龙鱼身体保持平衡的作用,如果鱼标出现问题是龙鱼游动时的平衡状态,就会随之出现不适,继而沉头。
在饲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避免让它的鱼膘受伤的情况。
3、疾病导致的沉头。
如果容易出现肠炎或者是腹水病症时,也会伴有沉头的症状。
很多鱼友都知道,金鱼的栽头和体型存在一定的关系,短身或者大头的就容易栽,但也有很短身的却不栽。长身的一般不容易栽,但长身却也有栽头的,为何呢?
我们都知道,活鱼没有沉入水底起不来,是鱼鳔起了作用,里面充了很轻的气体,减小了鱼的比重,鱼能调节气体的多少,让鱼的比重正好和水一样,就可以舒适自由的悬浮在水中任何高度了。
?
鱼鳔充气就会上浮,鱼鳔放气就会下沉
鱼鳔病:当鱼鳔功能损坏,鱼不能自由调节自身比重的时候,要么鱼鳔干瘪、要么充气过度,鱼也就总是沉底或者漂在水面,目前基本是不治之症。
栽头:鱼并不会沉底或者漂浮,只是在静止时身体不保持水平,栽头。从现象看,鱼整体的比重并没有问题,也就是说鱼鳔的调节功能仍然正常。鱼体内各组织的比重基本是相近的,有巨大区别的就是鱼鳔内的气体,但要讨论清楚,还得看看下面2种情况:
1、吃饲料后上浮或者栽头,过一段时间正常:相信很多鱼友都碰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通常都会发现鱼的BB里有大量气泡,有时干脆就是鱼会从屁屁里排出气泡。不吃东西的时候正常,说明鱼鳔本身没有问题,吃后有问题和排泄气泡也说明了问题是出在消化肠道内。也就是金鱼消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体,导致鱼比重减小,为避免鱼体上浮鱼会本能的排出鱼鳔内气体,如果肠道内产生的气体不多,鱼是可以自己调节的。但是,因为饲料成分或者部分鱼消化情况不同,肠道的气泡量很大,又或者鱼鳔的调节能力不如其他鱼好,最终肠道气泡的量超过鱼鳔的调节能力,就会导致鱼体上浮!长此以往,当然很容易病变,因此这种吃后上浮的鱼,有时候就会逐步转化成真正的鱼鳔病!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换好的饲料,改善环境增加鱼的代谢能力,总之无论有没有上浮现象,鱼排泄较多气泡很不好。
?
金鱼栽头分为临时性栽头和永久性栽头
2、永久性的栽头:既然是永久性的栽头,就是治不好,干嘛还要讨论呢?目的当然是希望鱼友们能在挑鱼的时候避开这样的鱼。这段的内容是本文的重点,就是要讨论体型与栽头的关系。
首先还得再回顾一下物理知识:一个物体总体上比重和水一样,让它悬浮于水中,比重偏小的部分会在上面,而密度较大的部分会在下面。金鱼在水中静止时的姿态完全是根据上面这个原理表现的。换句话说,金鱼各部位的比重分配情况决定了鱼是否栽头,因此结论是鱼鳔与身体重心的相对位置决定了鱼在水中静止悬浮时是否栽头!
先说长身的不栽头的兰寿:鱼鳔的位置基本是在鱼身前后的中间,也就是鱼的重心位置,鱼的整体也就平衡了,不存在前部下沉的问题。最容易栽头的前半身长、后半身短的兰寿:这种兰寿就是那种尾筒部分比较短的兰寿。养兰寿的鱼友都知道这种兰寿最容易栽,原因就是后半身短,鱼的重心就比较靠前,而鱼本身内脏的构造原因鱼鳔还在原来的位置,这样就形成比重较小的鱼鳔位置在鱼重心的后面,鱼静止时,鱼后面这部分就会自然在上面,头在下面,形成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