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鱼的尾巴颜色为什么突然变深变黑了

如果你的孔雀鱼突然出现了尾巴变黑的情况,那么就需要分析变黑的原因了。如果只是品种问题,那么就不必担心,但如果是突然出现的疾病,就需要注意是不是孔雀鱼黑死病了。黑死病主要多见于新引进鱼只身上,给人直观的现象主要是:体色发黑如炭、身体虚弱无精打采、缩鳍并抖鳍、窝缸擦缸以及中期伴随水霉、后期则出现表皮脱落内脏萎缩从而致死。

可能是感染“黑死病”病菌,需要捞出单养,水中加黄粉杀菌,原鱼缸加少量粗盐或黄粉预防病菌传染。

而且,患病的孔雀鱼还要增加光照,养殖温度提升到28度,暂停喂食几天。如果你的孔雀鱼只是尾巴部位变黑,那么很可能是尾巴感染病菌诱发疾病。比如说烂尾病,就会导致孔雀鱼的尾巴变黑然后腐烂掉。

引起烂鳍病的细菌可能经常出现,特别是嗜水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在水温14.0-40.5度范围内都可繁殖,以28.0-30.0度为最适温度。PH值在6~11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PH值为7.27;嗜水气单胞菌可在含盐量0‰-4‰的水生存,最适盐度为0.5‰。),荧光假单胞菌和鳗弧菌,它们只在恶劣的环境里侵害不健康的鱼。这些细菌能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如斑点、区域发炎和溃疡。细菌传染引起的损伤使受侵害的鱼容易受到来自其他病原体如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的侵害。

好看的是会褪色的,饲料不好的话是会褪色的,一般是正常现象。

1、寿命高:孔雀鱼正常寿命只有一年半,尾巴刚刚散开的时候,是7-8个月的青壮年,适合做种鱼,随着年龄逐渐增大,尾巴虽然会越来越大,但是颜色会变浅。

2、水质环境不适宜:水质环境是孔雀鱼赖以生存的环境,所以水质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孔雀鱼是否可以存活。那么孔雀鱼只有生活在适宜的水质环境里,才会正常生长发育,体色色彩鲜艳。如果水质长期浑浊不堪,鱼缸内剩余饵料和粪便不及时清洁,那么势必会影响孔雀鱼的尾巴颜色变淡,甚至还会诱发一些疾病。

3、饲料营养不均衡:孔雀鱼尾巴要想有好的表现,饵料的营养吸收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饵料的营养跟不上,那么孔雀鱼自然就不会有好的表现,孔雀鱼的体色也就不会很艳丽,当然孔雀鱼的大尾巴颜色就会变淡。那么针对以上所说的孔雀鱼尾巴颜色变淡的原因,我们应该如何做才可以让孔雀鱼的尾巴恢复期艳丽的颜色呢?首先要有适宜的水质环境:水温为22-24度为宜,水温越高,孔雀鱼寿命越短;水质为弱碱性,PH值在7-7.3之间;水为偏硬,硬度要10-15度左右;养孔雀鱼的水一定要经过充分的晾晒,完全消除水中的氯等有害的重金属物质,平时要勤换水,保持水质清洁,也要做好想硝化系统的培养。其次在孔雀鱼饵料方面要加强营养,要经常喂食活饵,除此之外,为了更加有效让孔雀鱼尾巴颜色变的鲜艳,还可以喂食增色人工饲料。

可能是感染“黑死病”病菌,需要捞出单养,水中加黄粉杀菌,原鱼缸加少量粗盐或黄粉预防病菌传染。  而且,患病的孔雀鱼还要增加光照,养殖温度提升到28度,暂停喂食几天。如果你的孔雀鱼只是尾巴部位变黑,那么很可能是尾巴感染病菌诱发疾病。比如说烂尾病,就会导致孔雀鱼的尾巴变黑然后腐烂掉。  引起烂鳍病的细菌可能经常出现,特别是嗜水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在水温14.0-40.5度范围内都可繁殖,以28.0-30.0度为最适温度。PH值在6~11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PH值为7.27;嗜水气单胞菌可在含盐量0‰-4‰的水生存,最适盐度为0.5‰。),荧光假单胞菌和鳗弧菌,它们只在恶劣的环境里侵害不健康的鱼。这些细菌能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如斑点、区域发炎和溃疡。细菌传染引起的损伤使受侵害的鱼容易受到来自其他病原体如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的侵害。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