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鹦鹉鱼变白了怎么办(红鹦鹉鱼变白了怎么办养)
红鹦鹉鱼变白了怎么办?什么情况?
为什么鹦鹉鱼的颜色突然变白了?
鹦鹉鱼颜色变白的原因分析:1.注射色素。
这个就是无良商贩为了鹦鹉鱼能卖出一个好价钱而动的手脚,被注射了色素,回来后色素逐渐消失,所以在挑选鹦鹉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2.环境改变。
鹦鹉鱼刚到一个新的环境,会有一段时间颜色变白的,等它们都适应了就会渐渐变回来,不用过分担心。
3.水质恶化。
如果4天以上不加入新水的话,在水质恶化的环境下,鹦鹉也会变白。
所以,一般2—3天换一次水,一次换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
水换的太勤也会使鹦鹉鱼变白,原因是由于水质动荡造成鹦鹉鱼害怕免疫系统下降。
4.温度过低。
虽然说鹦鹉鱼对温度的适应力强,但其实鹦鹉鱼又对温度相当敏感,它在低水温和水温剧烈变动的情况下,颜色也会变白。
5.饲料问题。
鹦鹉鱼从小就是靠吃加了曾红素的饲料才能变红的,可能是你的饲料问题,要买那些带有曾红效果的饲料喂他们,否者们它的颜色就会慢慢变白。
6.受到惊吓。
红鹦鹉在受到惊吓后会有可能会出现褪色现象,所以养鱼的环境最好保持安静。
7.白点鱼病。
如果鹦鹉鱼得了白点病,可能会引起褪色的某些部位的颜色褪了,甚至变成白色。
正常解决办法:鹦鹉鱼如果颜色变浅超过3个月,就基本上不会恢复到原来的颜色程度了。
所以发现问题之后要及时更换饲料。
饲料上逐渐添加能增色的颗粒,会使颜色变好,首先原饲料和新饲料合喂,逐渐调整到新饲料。
除此以外,如果鱼缸在不向阳的房间,就每天增加两小时的光照。
灯管也换成发红光的灯。
根据描述内容,生病的可能性比较大,应该将已经变白的鹦鹉鱼隔离开来,观察一段时间,按照常用的方法饲养,如果颜色恢复,则放回;
反之就医或者放弃。
我家养的红鹦鹉鱼,身上长白色的东西,怎么办?
红鹦鹉鱼,身上长白色的东西是白点病,先加温再治疗。
白点病的病原是由原生动物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或鳃部而引发,其小瓜虫属原生动物中纤毛虫的一种。
镜检成虫体内具有马蹄形大核,幼鱼仅有圆形、椭圆形或棒形的大核。
虫体柔而可塑,形态多变。
此病是观赏鱼中最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它的发病特点是传染快,流行广,危害大。
无论使用什么药物首先要提高水温到30度。
可利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方法,促使产生在鱼体表面的孢子快速成熟,加速其生长速度,使他们从鱼体表面脱落。
用百万分之五十至七十(50~70ppm)浓度的红汞溶液浸泡5~15分钟,每天2次治疗待白点消失后,仍要用药一段时间使未附着鱼体的小瓜虫死亡。
病变形态:患病初期,胸鳍、背鳍、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散布,病鱼虽照常觅食,但常聚集在鱼缸的角上互相挤擦。
病鱼会用身体摩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讨厌的病原体。
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病鱼常呆滞状浮在水面,严重的全身似洒满白粉,多在春、秋和梅雨季节发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温、活饵的尾部下容易流行。
此病传染速度很快,如不及时治疗会二次感染合并水霉病及细菌感染,严重时,药物无效,会大批死亡。
要及早治疗。
白点病分为早、中、晚三期,病程5~7天,各期为2~3天,常致鱼群很快大批死亡,死亡率可达60%~70%。
以上内容参考 -白点病以上内容参考 -金鱼白点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