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身上有白霜-鹦鹉鱼身上有白霜图片
红鹦鹉鱼身上有白霜是什么原因?
鹦鹉鱼身上有白霜可能是是患水霉病。
这种病是会传染的。
1、水霉病又叫白毛病,病原体主要是水霉菌和霉菌,寄生在鱼体的伤口和鱼卵上,是较常见的鱼病。
病因主要是鱼体受伤,鳞片脱落等,导致病菌侵入伤口,病因:在捕捞、运输时鱼体受到外伤或寄生虫使鱼的皮肤受伤后被霉菌孢子侵入从而感染。
2、症状和病变鱼刚染上病时看不出什么症状。
一旦发现鱼体长“白毛”时,菌丝已侵入鱼体伤口,蔓延到肌肉组织间隙之中。
随着病情发展,患处肌肉腐烂,食欲减退,最终死亡。
这种疾病在一年四季内都可发生。
为了防止水霉病的发生,除应注意*作时尽量防止损伤鱼体和被寄生虫咬伤之外,还可以在水中放入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病的发生。
鱼体长出“白毛”,呈灰白色,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
同时病鱼食欲减退,最后死亡。
3、治疗方法A、用食盐250克加小苏打250克混合液泼洒于100厘米x55厘米x45厘米的鱼缸,坚持数次,效果显著。
B、在100千克水中溶解孔雀石绿0.3克或次甲基蓝,浸洗鱼体10~20分钟,数日后可见菌丝脱落。
1、2%-3%的盐水浸洗,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C、特效药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每天浸洗20-30分钟。
D、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加上1%的盐水混合后将招财鱼病鱼浸泡20-30分钟。
E、提高水温以抑制水霉的生长。
并且可用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的抑制和消灭水霉菌。
小编补充:红鹦鹉鱼饲养注意事项 1、不能混养红鹦鹉鱼不能和其他鱼混在一起。
如果不这样做,很容易被吓到。
红鹦鹉鱼被吓,往往会变轻变瘦。
由于红鹦鹉鱼很活跃,容易活动,因此最好在水槽中留下充分的运动空间。
鱼太多是不可取的。
2、喂食。
如果想让红鹦鹉鱼变得五颜六色,可以在鱼市场上购买色素饲料,偶尔喂食虾。
虾中的翡翠使红鹦鹉的颜色更加鲜艳。
3、水温。
平时需要注意水缸的水温,一般适合28度。
通过控制水温,可以在保持鱼的颜色鲜艳的同时,防止因霉菌感染而导致的鱼死亡。
4、光照。
水缸的位置最好每天照射2~3个小时。
如果没有放置水槽的光的条件,用15度的紫外线灯一天可以照射几个小时。
良好的光条件对水中细菌的杀菌有效。
5、水质。
养鱼要注意水质。
一般来说,建议每4天洗一次水缸。
否则,细菌过度繁殖会对红鹦鹉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如果水槽没有被清洗,可以每天更换水槽四分之一的水来保持新鲜的水。
鹦鹉鱼身上有白絮
鹦鹉鱼身体上出现白絮是因为患上了水霉病或者白点病,一般是水质污染引起的。
可以通过给鹦鹉鱼的缸中换水和升温来治疗,同时注意将其它健康的鱼进行隔离,避免被传染。
鹦鹉鱼身上有白絮原因 鹦鹉鱼身上出现白絮是因为水霉病或者白点病等皮肤病造成的,一般是因为水质污染,温度低产生的白点虫或病菌感染了鹦鹉鱼的皮肤引起的。
鹦鹉鱼出现白絮说明病情还不是特别严重,但是也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可以给鹦鹉鱼进行换水,清洁水质并提升水域温度到32度左右,有助于身上白絮的脱落。
鹦鹉鱼身上白絮严重会导致大面积的感染,所以要在发现这个症状的时候进行隔离,避免传染给其他的鱼,再通过向水中下盐或者黄粉来进行治疗。
鹦鹉鱼身上有白霜怎么治疗,用什么药效果好
肤霉病:鹦鹉鱼身上有白霜可能是患了肤霉病,这种病是由病菌入侵伤口所致,患病处会有棉絮状的白色菌丝,需要用3%浓度的食盐水浸洗治疗,定期换水可以起到预防效果。
白点病:鹦鹉鱼身上有白霜可也能是因为得了白点病,患病后鱼鳍和皮肤上有白点,影响鱼儿的食欲,需要裂开换水,并用红汞溶液治疗。
一、肤霉病 1、患病原因:肤霉病也叫水霉病、白毛病,是观赏鱼的常见疾病之一。
通常是由于捕捞或运输的过程中,不小心导致皮肤受伤,或者受到寄生虫侵袭,从而使霉菌的孢子进入伤口,之后会吸收鱼体的养分,形成菌丝向内外生长。
2、主要症状:肤霉病的特点就是棉絮状的菌丝。
在鹦鹉鱼刚患病的时候,由于霉菌较小,肉眼无法看到,一般只有在菌丝出现的时候才能发现。
之后霉菌会导致组织坏死,菌丝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影响鱼体的食欲和游泳,最终导致其死亡。
3、治疗方法:发现鹦鹉鱼患上肤霉病后,需要用3%浓度的食盐水进行浸洗,每天洗5-10分钟。
如果需要用药物,可以选择高锰酸钾、孔雀绿、次甲基蓝以及呋喃西林等,不同药物的浓度一定要注意,如果浓度太高对鱼体的伤害会更大。
4、如何预防:想要预防肤霉病,首先要做的就是避免鹦鹉鱼受伤,而且需要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洁,避免寄生虫的进入。
另外可以通过提高水温来抑制霉菌的生长,在水缸顶部可以安装紫外线灯,通过光照也能预防其繁殖。
二、白点病 白点病是热带鱼的常见病之一,在一年四季都会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比较高。
患病初期,鱼鳍和皮肤上会有白点,之后会布满全身,影响其食欲。
发现患病后,需要立刻更换新水,保持水温,也可以用红汞溶液进行浸泡治疗。
鹦鹉鱼身上有白霜怎么办?
一、鹦鹉鱼为什么会长白霜?鹦鹉鱼身体有白霜的原因是患了水霉病,也被称为肤霉病。
一般都是因为在运输鹦鹉鱼的过程中,没有保护好它,使其受到寄生虫侵袭或是让其皮肤受伤了,亦或者是买回来养后没有及时换水,让鱼缸水质变差,导致霉菌的孢子进入伤口,吸收掉鹦鹉鱼体内的营养,然后形成菌丝向内外生长。
最后饲主就会看到鹦鹉鱼身上长白霜了。
二、鹦鹉鱼身上有白霜如何治疗?饲主在发现鹦鹉鱼身上有白霜时,要立即将其捞出,放进另外一个鱼缸进行隔离治疗,同时要把原鱼缸的水替换掉,有条件的还需要对鱼缸进行消毒杀菌,避免霉菌疾病传染给其它健康的鹦鹉鱼。
接着,饲主需要对患病的鹦鹉鱼使用10%浓度的盐水进行药浴。
每天浸泡四~五次,每次约十分钟,直到白霜全部消掉。
若是鹦鹉鱼身上白霜比较严重,那就多药浴几次,但每次时间不可超过十分钟。
注意:盐水必须是鱼专用的盐泡成的水。
如果用食用盐的话,盐水浓度要调整为3%,因为食用盐浓度太高的话,对鹦鹉鱼的伤害会更大。
三、如何预防鹦鹉鱼身上长白霜?饲主想要预防鹦鹉鱼长白霜,首要任务就是要防止鹦鹉鱼受伤,其次就是要定期替换鱼缸的水,防止水质太差滋生细菌和寄生虫。
另外饲主还可以在鱼缸里放入加热棒,通过提高鱼缸的水温来抑制霉菌的生长,降低鹦鹉鱼患病的可能性。
最后要喂食一些有营养的鱼料给鹦鹉鱼,提高鹦鹉鱼身体的抵抗力。
以上就是关于“鹦鹉鱼身上有白霜怎么办”的内容分享了。
饲主需要注意的是:发现鹦鹉鱼患水霉病时,要第一时间进行救治,不然随着鹦鹉鱼病情的加重,可能会威胁到鹦鹉鱼的生命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