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西皮原板(为什么称为西皮流水?)
2023-11-09
17 阅读
为什么称为西皮流水?
西皮声腔直接脱胎于秦腔。因而西皮声腔具有北方音乐挺拔、高昂、激越的特点。“皮”:作为戏班行话,流行于湖北和湖南。比如把“一段唱”说成“一段皮”、把“开唱”说成“开皮”、把“慢板”称之为“慢皮” 是戏班的行话,关于西皮的“西”:大家都知道它是和陕西、山西联系在一起的,如明清时代就把山、陕商人称作“西商”、“西客”。把山陕会馆称之为“西会馆”,把山陕戏班称之为“西班”。显而易见的是,“西”是指山、陕西,“皮”指的是“唱”,而“西皮”就是“山陕的唱”。西皮原板和慢板的区别?
西皮原板和慢板的区别:
西皮原板西皮原板的结构形式和二黄原板相同,也就是2/4节拍,一板一眼,中速节奏的板式。西皮原板的用处极为宽泛,常用于叙事、抒情和景色描述。
慢板 常见于交响曲或协奏曲的第二乐章。每分钟52拍。
慢板,戏曲中节拍缓慢的曲调,与'快板'相对。适宜于表现比较复杂的内心感情。
西皮流水是什么?
西皮流水是一种京剧声腔板式。二六是从原板压缩变化而来的,比西皮原板紧凑一些的板式是二六,比二六更紧凑、更快的板式是西皮流水板,西皮流水可视为西皮原板的浓缩板。因流水板是有板无眼的形式,所谓“过板开唱”,就是从后半拍起唱。每句唱腔的最后一个字要落在板上。
什么是西皮?
西皮是戏曲腔调。明末清初秦腔经湖北襄阳传到武昌、汉口一带,同当地民间曲调结合演变而成。
在京剧、汉剧、徽剧等剧种里,西皮都同二黄腔调并用,合称“皮黄”。
在湘剧、桂剧等剧种里,西皮又称“北路”,同二黄称为“南路”相对,或合称“南北路”。京剧西皮包括导板(倒板)、慢板(慢三眼)、原板、二六、快板、流水、散板、摇板、回龙等板式。
同二黄相比,西皮一般较为高亢刚劲、活泼明快。又有反西皮腔调,也包括二六、摇板等板式。
什么叫做西皮?
西皮是戏曲腔调。明末清初秦腔经湖北襄阳传到武昌、汉口一带,同当地民间曲调结合演变而成。
在京剧、汉剧、徽剧等剧种里,西皮都同二黄腔调并用,合称“皮黄”。
在湘剧、桂剧等剧种里,西皮又称“北路”,同二黄称为“南路”相对,或合称“南北路”。京剧西皮包括导板(倒板)、慢板(慢三眼)、原板、二六、快板、流水、散板、摇板、回龙等板式。
同二黄相比,西皮一般较为高亢刚劲、活泼明快。又有反西皮腔调,也包括二六、摇板等板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