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设色?山岚设色之妙的设是什么意思?
山岚设色之妙的设是什么意思?
设色:用颜色描绘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设色纸本镜芯是什么意思?
? ? 设色纸本镜芯中的设色纸本意思是绘画时敷色,是运用色彩的效果,表达物象的情境变化和韵味。古人称为“随类赋彩”、“活色生香”。设色纸本中设色即涂色、着色。出自蔡元培《图画》中:“图画之设色者,用水彩,中外所同也。”绘在宣纸上的字画,称为纸本。宣纸分两种,一种容易吸水的是生宣,另一种不易吸水的是熟宣,统称为纸本。
? ? 镜芯是一种装裱形式,也称为托片,是托一层宣纸于画后。其形式横、竖皆可,是一种简易的装裱形式。
小青绿设色法是什么?
小青绿山水是用矿物质颜料石青、石绿作为主要色彩的山水画,是一种根据随类赋彩的原理把自然“典型化”的色彩处理方法。小青绿山水要求色薄、透明、润泽。作画时先用墨线勾出轮廓、脉络,然后皴出山石的起伏转折,在山根处略以淡墨赭石混染,分出凹凸明暗,然后用墨绿、花青染出山的主体部分,待墨绿(藤黄+花青+淡墨)、花青干后,再调好石绿、石青分次罩染在上面,所用石色宜薄而润,最后用草绿、花青提注山石的轮廓和明暗面,以达到鲜泽后润的效果。
大青绿山水设色技法
大青绿山水的特点是色彩艳丽浓厚,画时也是先用墨勾勒山的轮廓,而后皴擦山的脉络、转折、明暗,皴笔比小青绿要强些。勾皴后在山的暗面和根脚处染以淡墨作底,而后在此基础上再染深浅赭色。待干后,在勾好的山石上根据画面整体节奏平涂石绿(不可涂死,要透出皴笔和赭石底色)。石绿涂完,再在山头上和山石部分暗面分别平涂石青,再求达到色泽鲜艳为止。为了丰富山石的生命力及层次,可加小混点和鱼鳞草,还可以用草绿或花青复勾山石轮廓及复皴。有时用重赭石复勾山的轮廓及亮面皴笔外,等产生阳光照射下的光感,显得分外灿烂、光泽。
浅绛山水设色
浅绛山水基本上以水墨为主,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芥子园画传》说“黄公望善皴,仿虞山石面,色善用赭石,浅浅施之,有时再以蓬赭藤黄着山水,其山头喜蓬蓬松松画草,再以赭石色勾出,时而竟不着色,有时也用淡花青罩树叶以赭石着山水中石面及松皮而已。”这种着色方法,始于五代董源,盛于元朝黄公望,延至今日浅绛山水已成为水墨画的主要设色方法。
云水设色方法
中国画设色在历代山水画图中一般天空为留白,是不用设色的,只是画雪景山水时,天空才设浅墨加少许淡花青。现代山水画在云烟设色上一般也以淡墨加少许花青为主,有时为了表现晨晖与晚霞可将天空渲染成淡赭石或一抹朱色(朱磉+赭石)。云水设色一定要统一,因为水是天的一面镜,天空是淡花青色,那么水也是淡花青色;如果天空是朱红暖色,水也设色为朱色,即水天一色。
浅绛山水画设色分哪几类?
浅绛山水
浅绛山水,是山水画的一种。在水墨钩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浅绛山水画法特点是素雅青淡,明快透澈。
始于五代董源,盛于元代黄公望,元四家;以黄公望为宗,喜用干笔焦墨,层层皴擦,用笔沉着,自称笔端有金刚杵。清“四王”,王原祁、与王时敏、王鉴、王翚,加上吴历、恽寿平又称 “清六家”。而于黄公望浅绛尤为独绝。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书卷之气盎然楮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