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陶瓷有什么样的特点
唐代瓷器的特点有哪些?
唐代瓷窑遍及南北,以青瓷、白瓷和彩瓷为主要代表的制瓷工艺全面发展。技术、规模、艺术价值大超越前代,唐诗人陆龟蒙“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是对似碧玉般美丽的青瓷的由衷赞美。唐代李肇《国史补》记载“内丘白瓷瓯,……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则是对以河北“邢窑”为代表的白瓷广为人用的记录。唐代茶人陆羽《茶经》中用“类玉”、“类冰”来称赞越窑瓷器的美丽,用“类银”“类雪”来比喻邢窑瓷器釉色之莹润洁白。长沙窑出现的模印贴花别具一格,其手绘人物、动物和花卉装饰的各类器物的工艺,则是我国釉下彩绘工艺的先锋。
唐宋元明清陶瓷各种特点?
唐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陶瓷发展的重要阶段,各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以下是各个时期陶瓷的主要特点:
1. 唐朝:唐代陶瓷以青瓷和白瓷为主。早期青瓷器胎多呈深灰色,仅少数为灰、黄色,胎质比较粗糙,有颗粒状石英和少量较大气孔,烧成后往往有点状铁斑痕出现。盛唐青瓷,胎呈淡黄色,较粗糙,胎质不太均匀,内可见气泡和颗粒状物质。到中晚唐时,胎质渐密,胎色呈灰和黑灰色,胎土往往出现小的点状铁斑。白瓷按其胎、釉的质地,可以分为粗、细两大类。粗白瓷的胎质又有粗、细之分,粗胎的一类胎色灰白,胎质粗糙细胎的一类胎体致密,胎色较淡,但仍不够白,往往施一层白色化妆土。粗白瓷的釉质较细,有些还有细碎的纹片,釉色为灰白或乳白色,还有黄白色。细白瓷的胎色纯白,个别的白中闪黄釉质很细,釉层中有微细的小棕眼,器物多施满釉,釉色纯白或白中微泛青色。
2. 宋代:宋代陶瓷造型多简朴,以仿青铜器造型为主,并多小件,但在器物的边角、口沿、底足很讲究修饰。宋代瓷器的釉面质感柔和,釉色以青白、灰白为主,釉面多有冰裂纹和流纹装饰。
3. 元代:元代瓷器创烧单色釉也比前代精美。元代瓷器胎质细腻,釉面光润,釉色以天蓝、天青、粉青、米黄等为主,器形多为大件,如大碗、盘、瓶等。
4. 明代:明代陶瓷的造型多样化,有葫芦形、莲花形、方形、圆形等多种形状。明代青花瓷是其代表之一,釉色多为白釉或青花瓷,釉面光润,纹饰多为山水、花鸟、人物等。
5. 清代:清代陶瓷的发展达到了顶峰,釉色多样,纹饰丰富多彩,彩釉品种丰富,如五彩、斗彩、珐琅彩等。清代的官窑瓷器质量优良,器形端庄典雅,釉面光润,纹饰精细,色彩鲜艳。
总的来说,唐宋元明清时期的陶瓷发展呈现出多样化和繁荣的特点,不同朝代的特点和风格各具特色,为中国陶瓷史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唐代定窑瓷器特征?
定窑瓷器的白釉多闪黄,故有“粉定”之称,釉面偶尔还有垂釉的现象,由此又有了“泪釉”的别称。
定窑的胎质薄而轻,胎色白色微黄,较坚致,不太透明,釉呈米色,施釉极薄,可以见胎。
釉色洁白晶莹,很多积釉形状好似泪痕,被称为“蜡泪痕”,隐现着黄绿颜色。
在器物外壁薄釉的地方能看出胎上的旋坯痕,俗称“竹丝刷纹”。
在定窑碗、盘类器物的外壁,经常可看见细密如竹丝的划痕,这些划痕是器物初步成型后旋坯加工时留下的,当然在其它窑口的器物外壁也可见到旋坯痕,但不如定窑的纤细密集,此为鉴定定窑器物的一个特征。
唐朝时期的陶瓷业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唐朝时期?
陶瓷业在唐代有了很大的发展,制瓷技术也相当的进步。越州(治今浙江绍兴)
的青瓷类玉类冰,邢州(治今河北邢台)的白瓷类银类雪,昌南镇(今江西景德镇) 的青瓷、白瓷,四川大邑的白瓷,都十分有名。陶器以唐三彩最为著名。这是一种 造型生动、色彩艳丽的铅釉陶器,因主要是青、绿、黄三色,故名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