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等级与烈度对应表

2024-03-21
12 阅读

地震烈度几个等级?

中国地震烈度表

1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2度:微有感--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3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地震烈度Ⅶ度区

4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5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6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7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8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9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10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11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12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什么叫地震震级和烈度,烈度为6度可以抗几级地震?

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与地震时震源释放的能量大小有关。

地震烈度表示地面及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举个例子,屋内一盏灯,它的瓦数(即功率)一定,相当于地震的震级一定(震级和释放能量多少相关),在屋内不同的地方,亮度是不一样的,也即地震后,在不同的地方,遭受到影响和破坏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即烈度不同)。烈度为6度,差不多相当于4.9级地震造成的影响。

地震震级和烈度有什么区别?

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的区别有:

1、本质不一样:地震震级是通过仪器给出地震大小的一种量度,一般地震我们都会说几级地震。地震烈度是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重点在于对地表及建筑物的影响。

2、影响因素不一样:震级代表地震本身的大小强弱,它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来决定,对于同一次地震只应有一个数值。烈度在同一次地震中是因地而异的,它受着当地各种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影响。

3、标准不一样:中国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在实际测量中,由于其与震源的物理特性没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多用矩震级来表示。中国的地震烈度表是1980年重新编订的。

地震等级是怎样划分的?

地震等级是根据地震的震级大小来划分的。常见的地震等级划分方式有以下两种:

1. 震级划分:

- 一般地震:震级小于4.0,通常被认为是微弱的地震,人们很少能感觉到。

- 轻微地震:震级在4.0至4.9之间,通常能被人们感觉到,但很少会造成明显破坏。

- 中等地震:震级在5.0至5.9之间,可能会引起一些破坏,特别是在震源附近。

- 强烈地震:震级在6.0至6.9之间,可能会引起较大破坏,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造成损坏。

- 巨大地震:震级在7.0及以上,可能会引发灾难性的破坏,对广大地区产生影响。

2. 烈度划分:

- 烈度是根据地震对人类、建筑物和环境的影响程度来划分的。常用的烈度划分标准有日本的日本气象厅烈度标准(JMA烈度)和美国的莫迪烈度标准(MMI烈度)。这些标准将地震的影响分为不同的等级,从I级到XII级不等,对应不同的震感和破坏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地震等级和烈度是不同的概念,地震等级是根据地震的能量大小来划分,而烈度是根据地震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程度来划分。

抗震设防烈度标准?

是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确定。抗震设防标准是与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密切相关的。我国实行抗震设防依据的“双轨制”,即采用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用基本烈度)或设计地震参数(如地面运动加速度峰值等)。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