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涂料的步骤-油漆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油漆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中国人最迟在公元前13世纪已经发明使用了漆。1976年在河南省安阳市发掘出的“妇好”墓(葬于公元13世纪),她的上过漆的棺木就是证明。李约瑟说:“漆可能是人类所认识的最古老的工业塑料。”
在古代中国,油漆业的组织和管理很有章法,有私人的油漆作坊,也有国家的制作中心。
巴黎东方艺术博物馆存有一只油漆的木酒杯,杯上雕刻的铭文除说明该杯制作于公元四年外,还刻有参加制作的七名工匠和制作中心的五位官员的名字。
这个木酒杯表现了中国人两千年前就有对制造工艺的看法;另一方面,这个杯子还表明当时的生产很可能已使用现代的工业生产的流水线那样的工艺流程。
早在公元前二世纪,中国人已发现了漆的重要化学性质,发现了通过漆的蒸发过程使其变质的方法,发现了通过在漆中放几只螃蟹壳,漆就会保持液状,不会变干。公元前120年的《淮南子》一书和公元12世纪的李氏都提到螃蟹壳能使漆保持液态的特殊功能。
现代科学家化验证实,甲壳体组织内确有抑制某些酶的活动的化学成份,其中一种酶就是漆变硬的酶。漆可以通过化学作用保持长久的液态,这使中国的这项生物化学工艺具有不衰的工业雏形模式。
生漆熬熟漆的过程?
生漆的精制加工,传统方法一般有两种:自然搅拌晒制和煎煮。
所以题主说的熬,应该是指最早最传统的煎煮生漆的方法。传统的制漆过程,在把滤过的漆放入木桶中曝晒时,需用木棍不时的从底到面搅翻,使漆中水分蒸发。现在加工时用红外线照射,帮助去除多余水气,而早期则只能用阳光照射数日才能脱水至适当,水份不可多,否则影响漆膜质量;也不可少,如果少于要求则需要加水,当漆晒至整体颜色一致,又无水晕为好。在曝晒过程中,乳白色漆液和空气接触,逐渐变成棕黑色并发亮。这时加冰片或猪胆汁调匀,则可使漆化清利而不滞,使用时不会有刷痕。
涂料干了如何稀释?
涂料调至施工粘度按以下步骤进行。
(1)核对涂料的品种、生产日期。对沉降性大的涂料可提前倒置一段时间,并适当晃动。
(2)开桶检查并搅均匀。检查主要是目测有无浑浊、变稠、胶化和沉淀现象。
(3)兑稀:在搅拌下,少量多次逐渐加入稀料,直到施工粘度。在稀释过程中,颜料絮凝沉降作用大的涂料(如黑漆、水性漆)要特别引起注意,防止局部过稀现象的发生。另外,水性漆在稀释过程中粘度变化还存在着反常行为。
(4)添加辅助材料:在施工前要添加的辅助材料主要是防潮剂、流平剂、催干剂等。
(5)过滤:底漆采用120目筛过滤;面漆采用180目筛过滤,或者先经120目过滤再经180目过滤。
(6)按涂漆的先后顺序,分别调稀底漆→面漆。对于硝基漆等快干涂料,要随调随用,保证涂膜厚度和色泽的一致性;双组分涂料混合后应在适用期内用完;施工时间长或沉降性大的涂料(如闪光漆、珠光漆等),施工期间应给与搅拌,确保涂膜色泽均匀一致。用漆量较大时,应采用带有恒温和搅拌循环的输漆罐,更大批量作业应采用供漆系统,使涂膜光泽、色泽和厚度始终都能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