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改造的时间(苏联三大改造时间?)
苏联三大改造时间?
答:苏联历史上共进行过三次改革。
1)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实行的是军事共产主义制度,其粮食征收制拿光了农民的粮食,引起广大农民的严重不满,内战后期农民暴动遍及全国,1921年初苏维埃政权发生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于是出现了列宁领导的第一次改革,实行了以粮食税为起点的新经济政策,从而解决了同广大农民的冲突和矛盾,找到通过合作社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途径,与此同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引进了市场机制。这次改革是苏联历史上最成功的改革,工农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2) 斯大林全面执政后实际上返回到被列宁否定了的军事共产主义体制,实行剥夺农民的强制集体化、以军事工业为重点的片面重工业化,同时对国内广大党政军民实行残酷的大规模镇压。斯大林去世后,实行改革乃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于是出现了由赫鲁晓夫领导的第二次改革。赫鲁晓夫从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入手,揭开斯大林问题的盖子,开始为遭受无辜镇压的人士平反昭雪,废除了领导职务终身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工农业的领导。然而他的改革没有触及政治体制这一根本问题,却侵犯了统治阶层的利益,终于在一场宫廷政变中被赶下台。
3)第三次改革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这次改革试图恢复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模式,从社会主义目标和体制上改造苏联,使社会主义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但这时最佳的改革时机已经不再,积重难返,长期形成的在册权贵集团制造重重阻力,而最重要的是没有能够团结全国上下,采取恰当的措施推进改革,从而导致改革夭折,苏共丧权,联盟解体,这是始料不及的。
三大改造的内容、历史意义是什么?
三大改造针对的目标是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以下分为三部分对三大改造的内容进行列举: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农业合作化运动,即是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将农民组织起来互助合作,达到发展生产,共同富裕的愿景。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通过合作化道路,把个体手工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从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主要体现为公私合营以及赎买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也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并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的意义
三大改造在保护生产力不被破坏的基础上,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三大改造的胜利使得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为了国民经济中的主导成分,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三大改造中中国共产党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1953年至1956年进行的三大改造?
是的。从1953年开始,中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相继进行社会生产资料的改造。改造先从农村开始,引导农民加入生产合作社,走上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农业合作社达到高潮。此后,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也分别于1956年的年初和年末完成。三大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它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什么时候中国对社会进行新改造?
1949年至1956年中国对社会进行新改造。因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农业、手工业还属于封建性质的经济,工商业还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因此国家用了七年时间对农业、手工业和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它们改造为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就是中国的社会新改造。
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前后顺序?
都是1953年开始,1956年结束的。其中一五计划按计划是1957年结束,但是提前一年完成任务。
一五计划是国家发展经济的五年计划,即五年内需要完成的经济任务。
三大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农业方面是成立互助组和农业合作社,变土地私有为集体所有。手工业方面实行公私合营。资本主义工商业方面是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上来。目的都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