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起诉威马事件分析
吉利汽车起诉威马事件分析
近日,据媒体报道,吉利汽车正式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诉讼,控告江西威马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侵犯其专利权、不正当竞争,要求威马停售、销毁相关车型,同时赔偿经济损失等。此举引起了广泛关注,下面我们就对此事进行深入分析。
事件经过
吉利汽车起诉威马的事件,始于2019年。当时,吉利汽车发现威马推出的某一款车型,其前脸设计与吉利自主品牌博越非常相似,而该车型上市后销量不俗,对吉利汽车构成威胁。吉利汽车认为,该设计侵犯了其“依照其外形特征进行保护的外观设计专利”,并涉及不正当竞争行为。此后,双方多次展开沟通和协商,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资源紧张的威马新能源汽车应对事态的方式是以“回应”代替,当然这只是对其汽车与吉利汽车在外观设计、颜色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强调。同时,在外观相近之后,威马新能源汽车的宣传文案背后也可以看到一些影射。例如,其将原有车型的国内2.0t发动机改为了由日本供应商代工的1.5t发动机,引领了一批厂商通过替换进口元器件、寻求代工等方式控制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潮流。
吉利汽车的起诉理由
吉利汽车的这项专利设计权是基于图形创作的一种知识产权保护方式。相对于专利发明权,外观设计专利权更注重于形状,因此在汽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在汽车设计上,外观设计也是一个品牌构成的重要部分。通过对底盘、引擎等关键配置的容易审查性以及外观等方面的创新和差异化,在同行业汽车品牌中达到树立品牌形象、塑造消费者认知、提升市场竞争的目的。
吉利汽车的起诉理由是威马侵犯了其外观设计专利权。而在执行过程中,吉利汽车将被告进行诉讼时,依靠的则是行政处罚权和民事救济机制,其中主要以行政处罚权为主体贴近市场实际情况,确保行业消费者参与度高、自律性强,实现对市场混乱度的监管。
未来发展预测
这次吉利汽车对威马的起诉,可能会引发其他汽车厂商的效仿,加剧汽车行业跨品牌诉讼的现象。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汽车行业的复杂性和技术底蕴要求较高,因此“外观专利”往往是汽车公司通过技术设计保护自己形象的重要手段。今后汽车行业各方会更普及“专利战略”,并建立大规模的专利组合。
在中国,尽管扩大行政打击仍充满着不确定性,但关于企业专利纠纷的处理,民事诉讼等越来越成为企业排除竞争对手侵权的一个方面。目前,许多知名汽车企业都在国内注册过相关专利,以平台思维保护设计创意。而企业之间的争端,在国外通过工厂操作、生产模式处理;但在中国,由于公司经营方式以大规模生产为主,很容易因为类似为自身产品涂上蓝色进行宣传广告等原因而引发纠纷,政府放宽了国有企业和知识产权的影响力,能够进一步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结尾
总之,吉利汽车起诉威马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知识产权和专利权的关注。企业应该在发展中始终牢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形成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同时跨厂商争端应该以法律程序为导向,不得有任何违法行为。吉利汽车希望此次事件可以为汽车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供助力,促进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