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懂车的人为什么不买奇瑞?
真正懂车的人为什么不买奇瑞?
奇瑞,曾经是中国汽车行业的老大哥之一,也是国内拥有较完善产业链的自主品牌之一。然而,在众多车迷眼里,奇瑞并不享有良好口碑。相反,他们对其品质乃至信仰都存在着宿命般的怀疑,甚至看不起。
尽管其产品种类齐全,而车型设计和配备的小配置看似堪称五脏俱全,其整体品质问题却不容忽视。从外观到内饰,车主与消费者总感觉奇瑞家的车永远在所谓“逃避美学”。此外,奇瑞设计风格照搬国外主流车型也让不少人不解:欧洲式的线条结构、日式的方盒论肯定是把元素组合到了一座中国车的身上——这就是奇瑞,“大道至简”的风格……则很多时候只是个噱头。
其实外观也没有那么大的问题。更关键的是奇瑞内部零部件的配备。很多车迷和专业人士都会吐槽,奇瑞这类车用起来挺害怕。就算质保期内,除了标准保养之外的任何维修都可能耗费不菲——而大部分消费者在选车时由于面对广告与促销等各种因素,缺少科学购车的经验,于是得到的完全是花钱买罪受。
更要命的是,一旦出现问题,奇瑞公认的处理方式只是偷懒、敷衍,并且解决重大质量问题的责任变成多方猜测和推卸。面对消费者的投诉甚至抱怨,奇瑞的态度往往也是先钓鱼再杀手——这种心态显然会让很多消费者彻底失望。
其实奇瑞要扼杀信任最根本的问题还是放在了内部——生产质量的控制系统有着相当显著的问题:
全球整车制造业标准均是采用ISO/TS16949:2009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但是奇瑞公司却没有采取这个标准。奇瑞自主制定的CQCTZO001(从2005年起)和紧接着的CQCTZO004(2010年起)标准,均未经国际上公认的专业审查机构的认证,也不符合ISO/TS16949:2009的要求或者适用条件。奇瑞QC标准对于钝化环节的执行粘度、入浴时间等要么没有规定,要么与全球流行的标准差很远;对于气密性测试之类的关键指标质量目标精确度低,导致该过程根本没有真正发挥效力。实际上,一款车的所有子系统都是十位数甚至百位数级别的,在这样的级别下,小问题堆起来就变成了大问题,影响整个车企的口碑——尽管有人可能会争辩:能生产这么多车还营收稳步增长,难道质量能有问题吗?
奇瑞作为“结束不行的买车时代”的标志之一,其成功自然使人记着他是所谓的“国民车”。问题在于,如果我们更深入地研究奇瑞的品质以及公认的质量问题的话,我们就不难发现:奇瑞并不仅只是一家只会花费许多广告费用来打击消费者舆论的方式不正当的公司——他们在互联网之旅上,固然可以试探性地寻找到一些“流量入口”,但是长远来看没有“质量背书”的话,他们的利润总会被客户英雄所夺走。
所以总的说来,真正懂车的人当然不会选择奇瑞。作为汽车爱好者和消费者,我们应该有清晰的思考:买车也是在买一个可靠、舒适、安全的生活方式。上述问题乃至隐忧本身已经足够让懂车人段清醒——既然硬件一塌糊涂,即使进行软件修复和调整等等,最终我们得到的依旧只是一辆外壳空洞且空有其表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