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朗逸召回事件:揭开汽车行业的一个职业病

2023-11-04
19 阅读

大众朗逸召回事件:揭开汽车行业的一个职业病

汽车领域近年来飞速发展,并且不断引起广泛关注。而由于汽车零部件的复杂性,会出现一系列品质问题难以避免,为此各大汽车厂商也随之频繁推出召回。然而,日前大众朗逸召回事件的曝出,则再一次引发了消费者对汽车品质和安全性的关注。

11月10日,大众公告称,将于当日起,开始在中国市场召回2019款和2020款朗逸共计17,599辆。召回原因为在汽车生产过程中,发动机水泵壳体可能存在缺陷,导致水泵漏水影响发动机正常运转,存在安全隐患,该召回活动自2021年11月10日起实施。

事实上,大众召回问题并不止于朗逸。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12月,大众品牌已经在华累计召回达到近2000万辆次,召回原因涉及多个方面,如变速器、制动系统、空气囊等。此外,在大众汽车集团的美国市场,其也曾因为“尾气门”事件而备受困扰。

这是职业病还是质量问题

汽车召回早已成为了汽车行业的一个职业病。一方面,汽车零部件相对较多,并非每一个零部件都有着绝对的品质保障。另一方面,个别厂商为了追求利润和市场份额,也有可能会在零部件的生产与安装过程中存在问题。

大众面临的召回问题似乎与其公司文化也不无关系。大众秉承了以效率为导向的“精益生产”模式。在“精益生产”体系下,厂商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会注重标准化、流程化管理,而这很容易让质量变成次要考量。因此,大众也不免被指责为“经济利益至上,质量放在其次”。

大众召回事件引发的反思

汽车召回事件不仅仅对于消费者,对于整个行业和社会而言,也都具有着深远的意义。召回是对于品质管理不足、客户权益未受到保护、生产效率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的一种警醒和惩罚。既有厂商加强自身质量体系与流程管控,确保用户安全的责任,也有政府推动行业健康持续地发展的使命。

因此,如何化解汽车召回的风险是一个必须关注的社会问题。一方面,对于厂商而言也要深刻意识到质量和安全是第一要务。在产品设计、生产流程、物资采购等方面严格按照行业标准执行,并对招标结果和监管进行严格的评估;另一方面,还需要各级政府加强在质量监管、市场监管和法制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力度,以营造联系现实、合理有效的政策体系,加强对汽车质量及安全的监管。

结语

汽车召回事件呼唤整个产业链在质量和安全领域的可持续改进和发展。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发现问题后如何应对。只有厂商、政府、用户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保障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广大消费者权益的受保障。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