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上隐藏了哪些很难发现,但是却精妙无比的设计?
介绍一些苦逼的汽车工程师诚意满满而又经常被忽视的设计细节。
1.一条长长的海绵汽车仪表板的前端与前挡风玻璃之间其实隐藏有一条长长的海绵(当然,如果设计的比较烂,这条海绵是可以被看到了)。
这是由于一般仪表板的前端都比较软,如果与风挡玻璃之间的距离过近的话,容易造成在颠簸路段行驶时仪表板前端会拍打玻璃造成异响。
此时在两者之间增加一段海绵条可以很好的防止异响的发生,同时还可以防止诸如硬币之内的小件从仪表板前端掉入车内。
2.一个简单的电路原理当使用带有化妆镜灯的遮阳板时,一般会先将遮阳板往下翻转,然后打开化妆镜盖子,此时化妆镜灯就会自动点亮,因为此场景默认你需要光线辅助你照镜子。
若将化妆镜盖子重新盖上则灯会熄灭。
那么如果我在化妆灯盖子打开的情况下,把遮阳板翻转回去呢?
这个时候化妆镜灯也是会熄灭的,因为此场景默认你已经不需要光线辅助你照镜子了。
非常简单且人性化的设置。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画一画这个简单的原理图。
3.一种安全的布置方式一般车门的玻璃升降按钮都会布置在门内饰板扶手的前端,这是由于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员可以很方便的根据扶手的位置来判断出升降按钮的位置,而不需要特意的去留意观察。
另一方面却将门内开启拉手布置在门内饰板靠前靠上的位置。
因为这个位置需要乘员稍微费点精力将手伸直靠前才能接触到。
很好的防止了不小心误开启车门的情况发生。
4.一种防止手欠的方法这种发动机盖开启手柄的使用逻辑是,你必须在打开车门的情况才能使用开启手柄打开发动机盖。
那么你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打开车门呢?
当然是在车子停下来后才能打开车门。
所以这种开启手柄方案很好的防止了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误开启发动机盖的可能行。
当然还隔绝了极个别驾驶员天生要强而又手欠一定要试试行驶过程打开发动机盖的可能性的发生。
5.一种防止乱插的防错结构后排是三个座椅的车辆一般情况下中间的安全带锁扣和左侧的安全带锁扣都会布置在一起。
细心的你可能会发现两个锁扣上分别标记了不同的英文字母。
中间的锁扣一般写的是CENTRE,而左侧的写的是PRESS(右侧锁扣写的也是PRESS)。
通过字样我们可以非常清晰的将相应的安全带锁舌插入对应的锁扣当中。
那么在夜晚开车看不到字母的情况下呢,会不会出现插错的情况呢?
实际上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外观看似一样的锁舌和锁扣会在细节上做出一点不同。
从而保证两者的一一对应关系。
6.一个方便拆卸的手套箱汽车内饰件论徒手拆卸难易程度,手套箱绝对是徒手届的二哥(大哥是保险丝盒盖板)。
这是因为手套箱的后面隐藏的更换频率较高的车载空调的空气滤芯。
这也是一种常见的汽车设计思路。
所谓的维修方便性。
汽车设计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与此,看似再正常不过再千篇一律的零部件和结构背后都凝聚着一代代汽车人严谨的设计逻辑与智慧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