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多数经济学家炒股都是赔钱的?
谢邀!首先简答:答案很明确,大多数经济学家炒股输赢的概率和普通散户是一样的。
注意到此问题下面有了近250多个(其中不乏不错的)答复了,那就从另一个角度——各类所谓的经济学家会炒股挣钱吗?
——来回应一下吧:炒股不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而资源配置和效率等经济问题通过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处理的全过程,被称为经济学。
以这为兴趣并做为谋生手段的经济学人,起了个名字叫经济学家,就是一种个人爱好和职业,仅此而已。
炒股是另外一个行当,跨行业经营需要经营能力,所以,经济学家炒股,和普通散户一样,亏损也是大概率事件。
如,美国货币主义学派的创始人费雪,就在1929年的股灾及经济大萧条亏得血本无归;大名鼎鼎的格林斯潘,在成为美联储主席之前,曾在1980年代涉足股市,开咨询公司给人提供投资建议,结果亏得连水电费都付不起。
在国内,人们也大都认为跟着经济学家炒股必亏。
但经济学家炒股就肯定会亏吗?
那倒也不见得,现如今就有这么一位经济学家理查德·塞勒(Richard H. Thaler),其公司为JP摩根提供的一只基金,长期回报超过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回报率,辗压据大多数华尔街上的投资人。
不过要特别说明一下,理查德·塞勒是行为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理查德·塞勒任富勒·塞勒基金公司的负责人,参与实战操盘。
简单对比说明一下理查德·塞勒公司的基金和巴菲特执掌的基金:理查德·塞勒的公司旗下的一只基金,Undiscovered Managers Behavioral Value Fund (UBVLX),从基金成立日1998年12月28日至去年9月,回报率达832.44%;比同期的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整整多了500%,涨幅仅有307%。
他的基金投资依据:利用市场对消息产生的行为偏差进行投资,炒股使用行为经济学的原理等是他胜出的优势所在……点到为止。
再分享二句punch line:年有春夏秋冬,日有白天黑夜;企业有发展、成长、成熟、衰退,经济有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市场价格有涨跌波动;情绪有高昂低落……世间万物,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周期规律是宇宙自然的基本规律,我们当习以为常,毋需大惊小怪。
但需要特别警惕的是,在长周期下行阶段的一个疏忽或失误,对个人来说可能耽误的就是大半辈子。
风险管控是投资、经营及所有博弈游戏永远的生命线, 那些顶级高手早就深谙此道并能够始终坚持知行合一,如孙子的“立于不败之地”,巴菲特的“不亏损”,李嘉诚“90%的时间都在考量失败”,等等。
对于国内亲友(有些资产的),我现在建议是:全球经济陷入了滞涨(很特别的)——货币大放水(后紧缩)与百业萧条并存,受益者仅产业链最上游的石油、天燃气、煤炭等基础能源能源,锂、镍等新能源所需的稀有金属,小麦、大豆和玉米等粮食,及顶级繁华都市的核心地产及头部藏品,除此之外,须回避其他所有资产!最后,再顺便打个小广告,财经科普漫画《漫画生活中的货币》和《漫画生活中的投资》、和我策划、和粮食问题专家冰清合著的《大国粮食》新鲜出炉,谢谢关注!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吗?
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