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为什么叫洪洞?

2022-10-08
72 阅读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县级行政区划,古称“绛州”。

据《汉书·地理志》载:“绛州,在河内县东五十里。

”《左传》载:“绛县是周之封邑也,故曰绛州。

”“绛州”最早见于《诗经》,最早见于我国最早的地名专著。

相传“绛州”始于春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正式建立。

一、名称由来春秋时期,周武王灭商汤,建立西周政权,即西周的都城镐京(今山西太原)。

西晋时,绛县人将旧邑绛邑划归晋。

隋朝时,因此地处于河东,且当时是晋国的附庸,故改置绛州,即今山西运城。

二、演变演变绛州,原为西周诸侯国之一,周公姬旦的封地。

《左传》曰:公元前826年分封于殷,殷亡于商。

绛县是周成王的封邑,故以绛县之名设县。

从战国至秦汉,绛县一直存在。

唐武德年间(628年-720年)析属绛州(今山西运城),唐代中叶又称河东绛州地区、河东绛州刺史部、河东绛州刺史部。

宋代设河东绛州都护府,设置河东绛州节度使、河东绛郡守、河东绛州刺史等官职,后被废弃。

三、名称演变《汉书·地理志》:“周封国于绛州,故曰绛州,为晋地,故曰绛州。

”绛州,宋以来为晋、卫、冀、豫诸郡,至元始置“直隶省”改设以置;明成化六年至崇祯十三年(1637-1648年)置潞安府;清顺治七年至康熙年间改置以归永济卫(今山西省洪洞县东);雍正六年至雍正十一年增设汾州府,在汾州境内设立绛州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改设清江府,并将黄河以西地区划归其辖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1906年)改设绛州道后,“绛州”更名为“紫荆山道”;民国元年省入洪洞县、改为洪洞县,并设立洪洞专区,将原洪洞道管辖地划归洪洞专区辖制。

四、得名原因绛州得名于周之封邑。

春秋时期,周武王在绛县设置绛邑,因“绛州”与西周时期的周幽王姬姓诸侯国有关,故名。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争中原,政权更迭频繁,诸国纷纷在境内设置新州,因境内有旧绛县得名。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