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写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李绅最终会成为祸害百姓的贪官?

2022-08-10
2 阅读

真是造谣的一张嘴,辟谣跑断腿!李绅明明是个升调后老百姓“皆呜咽流涕,如婴儿之别慈母焉”般的好官,现如今在世人眼中却成“祸害百姓的贪官”了…李绅吃鸡舌现在一些文盲每提到千古名篇《悯农》时,都会嗤之以鼻的辱骂《悯农》的作者李绅…说什么“李绅喜欢吃鸡舌,所以每吃一盘鸡舌,都要杀掉300多只活鸡,因此他的后院被宰杀的鸡时常堆积如山。

”这真的是闻所未闻,时常将死鸡在后院堆积如山那得多臭啊?

臭不臭咱先放一边,事实是这根本就是造谣。

谣言的出处是2007年一个名叫肖六芹的中专老师杜撰的一篇意淫文《<悯农>与李绅》。

这篇文章最初是发表在《郴州日报》上的,后来被《百家讲坛》杂志收录,从此这个谣言就被传开了。

再后来,不知是为了哗众取宠还是什么目的,所有人都把这个谣言当了真……虽然肖六芹后来出来辟谣,但造成的后果已不可挽回,时至今日,还有人在头条问提这样的问题,真是可悲,可叹!注:那时《百家讲坛》的杂志经常造这种谣,类似的还有《岳阳楼记》的滕子京等…李绅其人李绅六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的身体也不好,李绅在床前照顾。

白居易形容他“侍亲之疾,冠带不解者三载”;没多久母亲也去世了,白居易形容他“执亲之丧,水浆不入口者五日。

”注意,这时的李绅还只是个孩子……后来李绅入仕,做事强硬,史书记载“绅治刚严”,所以去世后谥号“文肃”,刚德克就曰“肃”!但是李绅对老百姓,是非常好的,记载他为政方面“应用无方,所居必化。

卧理二郡,以去害为先,故有盗奔兽依之感;廉察浙右,以分忧为功,故有邻活殍之惠;尹正河洛,以革弊为急,故有摘奸抉蠹之威。

”李绅到很多地方为过官,可以说每到一处当地都能大治。

比如李绅任汴州刺史时,汴州大旱,后来又发大水,再加蝗灾,老百姓苦不堪言。

但是李绅到了后“捍大患,御大灾,却飞蝗,遏暴水……”在那五年里,老百姓丰衣足食。

后来升官,制银青光禄大夫扬州长史淮南诸道节度观察等使,皇帝诏书到的时候,河南老百姓箪食壶浆,像婴儿离开慈母一样…诏下之日,出次於外,军门不击柝,里巷无犬吠,从容五日,按节而东。

百姓三军,挈壶浆,捧箪醪,遮道攀饯者,动以万辈,皆呜咽流涕,如婴儿之别慈母焉。

——白居易《淮南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赵郡李公家庙碑铭》当然以上史料出自李绅的好友白居易,但是正史如《新唐书》对李绅的政绩都是肯定的……迁滁、寿二州刺史时“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

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

”河南尹时:“河南多恶少,或危帽散衣,击大球,尸官道,车马不敢前。

绅治刚严,皆望风遁去。

”迁宣武节度使:“大旱,蝗不入境。

”——《新唐书》综上可知,李绅并没有现在人们讲得那么不堪,至少他是一个对老百姓很不错的人…李绅的劣迹史料关于李绅不好的记录只有两处:一处是真实史料中的吴湘案,另一处是“司空见惯”的成语由来…吴湘案说李绅任淮南节度使的时候,有人状告当时的江都县尉吴湘贪污受贿,还娶辖区百姓颜悦之女为妻。

按照唐律规定,官员不能与辖区百姓通婚,不能与下属的家族通婚…李绅安排观察判官魏铏去审讯吴湘,经魏铏审核,吴湘的罪状清楚,上报处决了吴湘。

当时有人议论说,吴家世代和宰相有仇,怀疑李绅杀了吴湘是为了讨好宰相李德裕,因为吴家和李家有仇。

于是吴湘的哥哥吴汝纳就多次上疏状告了李绅,皇帝便下诏派御史崔元藻复查。

其结果是贪污受贿、挪用官府钱粮有证据,但娶辖区民女为妻这一条与事实有出入。

因为吴湘的岳父颜悦曾任青州衙推,他妻子王氏是官宦人家的女儿,所以女儿不算辖区百姓,这一条不不应判罪。

始,沣人吴汝纳者,韶州刺史武陵兄子也。

武陵坐赃贬潘州司户参军死,汝纳 家被逐,久不调。

时李吉甫任宰相,汝纳怨之,后遂附宗闵党中。

会昌时,为永宁 尉,弟湘为江都尉。

部人讼湘受赃狼籍,身娶民颜悦女。

绅使观察判官魏铏鞫湘, 罪明白,论报杀之。

时,议者谓吴氏世与宰相有嫌,疑绅内顾望,织成其罪。

谏官 屡论列,诏遣御史崔元藻覆按,元藻言湘盗用程粮钱有状,娶部人女不实,按悦尝为青州衙推,而妻王故衣冠女,不应坐。

——《新唐书 > 列传 > 卷一百零六》李绅从头到尾就这一条污点,到头来还算不得污点,因为吴湘贪污受贿、挪用官府钱粮这一条是有坐实的,所不该者只是不该盛夏而杀罢了,就这还被:“削三官,子孙不得仕。

”不过这涉及到了“牛李党争”的问题。

牛李党争中的李德裕“忠于国则同心,闻于义则同志”,是真正为国家尽忠的无党人士,李商隐评他“成万古之良相,为一代之高士。

”反观牛派?

以牛僧孺和李宗闵为首的牛派全是小人,大唐的败亡和他们脱不了干系……司空见惯晚唐孟棨撰写的《本事诗》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刘禹锡和州任满的时候有个李司空的也罢镇在京。

李司空特别仰慕刘禹锡,尝试着邀请到自己府上做客。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司空给刘禹锡送了一个歌妓,刘禹锡当场作了一首诗,诗名《刘梦得赠李司空妓诗》,曰:“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就是说,这个美女梳着高高的如宫女一般的发髻,一曲《杜韦娘》如春风般拂过宴席。

李司空见惯了这样的场景因此心无波澜,可我这小小的刺史真是柔肠百结。

刘尚书禹锡罢和州,为主客郎中。

集贤学士李司空罢镇在京,慕刘名,尝邀至第中,厚设饮馔。

酒酣,命妙妓歌以送之。

刘于席上赋诗曰:“䰀鬌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晚唐孟棨《本事诗》这个典故后来被《太平广记》做了注释,注释中把李司空肯定成了李绅……刘尚书禹锡罢和州,为主客郎中。

集贤学士李绅罢镇在京,慕刘名,尝邀至第中,厚设饮馔。

酒酣,命妙妓歌以送之。

刘于座上赋诗曰。

䰀鬌梳头宫样妆。

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李因以妓赠之。

䰀鬌字亦作浮喧。

并上声。

古今注言。

即堕马之遗像。

出本事诗本事诗浮喧作低堕——《太平广记 > 器量二 > 李绅》然而,李绅一辈子未做过司空。

而且刘禹锡是宝历二年(公元826年)秋天罢和州刺史任被调回洛阳的,可此时的李绅还在江州刺史任上。

所以时间对不上,地点也对不上……而826年确实有个姓李的人刚当上司空,但这个人不是李绅,而是李逢吉。

所以,如果司空见惯这首诗真是刘禹锡所作,那诗里司空只能是李逢吉,而不可能是李绅。

《太平广记》之所以认为是李绅,有可能只是李绅名气比较大的原因而已。

最后历史上的李绅没做过什么亏心事,也没有贪污什么的记载,所谓吃鸡舌更是无“鸡”之谈…网络造神可怕,网络毁人更可怕,希望大家擦亮眼睛,现在不该是民智未开的年代,要知道辟谣真的很累人。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 > 其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 > 其二》@夏天的雷风 一个做文史科普的人……注:图片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