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重量上百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如何从浮山运到北京的?

2022-10-09
2 阅读

人民英雄纪念碑从正式动工修建开始,整整用了5 年多时间,也就是1958 年4 月的时候,人民英雄纪念碑胜利落成。

在此期间,据说有90 多个武强的石匠参与了修建纪念碑。

毛主席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字是由赵凤洲、刘振来、辛庆甫等人雕刻,一个“永”字就有一人多高。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施工期间,毛泽东主席经常到工地视察工作,和工人们一起聊天。

有一次,他还观看了工人们的拔河比赛,比赛结束后,见到席书琴等人胜利了,连称他们是“壮士!壮士!”与此同时,还亲笔在红纸上写下“壮士”两个大字,送给了席书琴和他的工友们。

其实,纪念碑的碑心是一块长14.7 米、宽2.9 米,重量上100吨的大理石,碑北面镌刻着毛泽东同志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鎏金大字。

那么,这么重的整块石头是怎么运到北京的呢?

事实上,当年的工程处分设设计、施工、采石、美术工作等七个组,最主要的是选好碑材。

纪念碑的兴建委员会在全国范围进行征集,并派出许多专家前往全国各地考察,通过反复对比,最后选定了山东省青岛市大金顶一带的一块花岗岩大石料。

想当年,国家为了开采出这块巨大的石料,有数百名工匠参加到工程中。

他们在开采过程中非常小心,既要付出繁重的体力劳动,又要谨慎对待每一个细微的环节,可以说,每一锤每一凿都渗透着心力。

经过三个月的努力,终于按计划完整地开出了碑材。

事实上,开采过程也遇到一些难题。

在石工的建议下,兴建委员会施工组组长陈志德找到了崂山的老石工李开山。

李师傅真的是人如其名,因采石技术高超被称为“山神”。

李开山根据经验判断,简单的工具不能完成采石工作,得用炮轰。

炸药能让石头松动,起石就比较容易了。

于是,钢楔子、千斤顶一起用,又开石槽、又加压力,一块长15.3 米、宽3.55 米、厚2.1 米,重达300 多吨的碑心石料终于成功地从岩体上剥离下来。

将300 多吨巨石从山上运到山脚下,怎么运?

碑心石每到一处,沿途都有群众热烈欢迎。

为了安全起见,碑心石进行了多次加工,最终减重为94 吨,连同束车设备与垫木共重100吨。

起运所用的工具其实很简单:铁纹磨、钢丝绳、千斤顶、滚木、各种车辆及大小木材。

就是这些简单的工具,完成了一次史诗般的运输任务为了便于运输,施工人员还就地对这块碑材进行了平整加工。

第一次加工后,石料重量减为280吨。

之后,又将碑材放下山,在宽阔的平地上,将其转向、翻身,进行第二次加工。

第二次加工主要是将碑材初步打造成纪念碑雏形,同时进一步减轻了一些重量。

经加工后,石料长14.7米,宽2.92米,中间厚1米,两边厚0.8米,重量为102吨。

在五十年代初期,要把这块重达百余吨的碑材运往北京,谈何容易。

据说,先后有数千名工人参加了运输工作。

从山下运到30公里外的青岛火车站,采用的是下设滚木,前由推土机牵引的方法。

由于当年运输设备比较落后,加上所经过的地区都是丘陵地,还要经过四个村庄、一个山岭、十几处桥梁。

因此,碑心石的运输速度很慢,30公里的路程,用了34天时间。

到达火车站后,又出现了新问题:当时调来运送碑材的90吨车皮,它已经是国内载重量最大的车皮,但仍然无法承载巨大的碑材。

兴建委员会决定在火车站对碑材再做一次减重加工。

经过几天几夜的奋战,碑材的中间厚度改为0.87米,两端厚度改为0.79米,重量减到了94吨。

在青岛车站,采用铁道滑动方式,将大石料装上东北电业管理局丰满发电厂90 吨车皮。

此时此刻,碑材终于顺利装上火车。

为了确保碑材不在运输过程中受损,火车以直线每小时20公里、弯道及进站每小时10公里行车。

没想到,中途又险些出了一点意外。

火车到德州的时候,需要换车头。

司机一时紧张,挂车时把车厢撞出十几米远。

警卫排长立即命令停止前进,随即再用水把碑心石浇了个透。

第二天一检查,没发现一点儿水迹,证明碑心石毫发无损。

虚惊一场之后,这才放心地继续上路。

1953 年10 月13 日,碑心石专列抵达北京。

当时,朱德总司令亲自带了一队人,在前门西车站迎接碑心石进京。

这个时候,工人们还是又用老办法,把碑心石运到天安门广场的纪念碑工地。

虽然前门西车站距广场不足一千米,但工人们花了整整3 天时间,才将这块巨石运到了目的地。

在天安门广场,工作人员对碑心石进行了最后一次“瘦身”,加工后的石料长14.4 米,宽2.72 米,厚0.6 米,重约60多吨。

碑心石为什么选定了青岛浮山花岗岩石料?

现如今,英雄纪念碑的碑身两侧已经装饰着用五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浮雕花环,象征人民英雄的革命精神万古长存。

题字都由阴文镌刻在石面上,然后采用中国传统的镏金方法,做成“钢胎金字”镶嵌进去。

据说,当年碑题、碑文共用了黄金130余两。

整座纪念碑用17000多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雄伟壮观,庄严肃穆。

纪念碑浮雕石料采自北京房山的汉白玉矿。

而纪念碑的碑心石,是建碑中最主要的一块大石料,称得上是中国建筑史上少有的完整的花岗岩,重达百吨,采自山东青岛浮山大金顶一带。

兴建委员会为了确定碑心石的来源,他们进行了3 个多月的实地考察,通过反复对比,最后选定了青岛浮山花岗岩石料。

中国这么大,为什么选定青岛?

青岛崂山素有“海上名山第一”之称,位于崂山最西端的九座山峰,因为山巅常有浮云缭绕,峰顶如浮出云中,故名浮峰山,简称浮山。

浮山历来以“出好石”著称,浮山岩石以肉红、灰白两色为主。

浮山石是优质的花岗石,“石英多、云母少、石质坚硬、颜色素雅,南极长城科学考察站的纪念碑也在这里取材,而且青岛铁路交通方便。

总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心石,从选材到运输都非常认真考究,特别是搬运纪念碑碑心石,更加小心翼翼,做了几次瘦身,才把重量确定下来,用了一个多月才运回北京。

我是龚柳辉,欢迎关注我,一起探讨各种历史故事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