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大盖是怎样的一种枪?

2022-10-09
77 阅读

“三八大盖”是一种手动步枪,于日俄战争后1907年正式采用为制式武器,是日军在二次世大战中使用的主力步枪,是日本国产的“三八式”步枪,它是侵华战争中日本陆军使用最普遍、中国军民最熟悉的步兵武器。

一直使用到二战结束(日本战败),用了整整40年。

为什么叫“三八大盖”呢?

首先,三八式步枪是1905年即日本明治三十八年定型生产,因此依据日本武器的命名规则,采用天皇年号来命名武器,被命名为“三八式”步枪。

该枪原型为日本“三十式步枪”,为防止沙尘进入枪机内,导致操作不良,在枪机上设置了一个拱形防尘盖,这个盖儿,就是“大盖”,因此才被咱们俗称为“三八大盖”。

虽然三八大盖成名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抗日战争中,但实际上,早在190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它就已经实现量产,1910年前后日本陆军中就全面取代三十式步枪,全部是清一色的三八大盖了。

三八式步枪重3.73千克,加刺刀为4.1千克。

枪身全长127.6厘米,再加上刺刀后就可达166.3厘米,该枪一大特征就是它的长度。

三八大盖结构简单,枪机组件的设计其部件仅有5个零件,采用改进的旋转后拉式枪机,射击时后坐力小,易于控制。

因为采用较长的枪管,加工质量好、公差小,因此射击精度好,射程远,有效射程达460米;枪身长度为1275毫米(1.275米),加上长度500毫米的单刃刺刀,非常有利于个子小、臂展短的日本兵进行白刃格斗。

但由于子弹口径相对于当时流行的7.7毫米弹药为小,仅为6.5毫米,弹头飞行很稳定,穿透力强,停止作用却比较差,杀伤力反而不高。

值得注意的是,“三八式步枪在设计思路上与欧洲步枪不同,当时由于坦克装甲车辆的出现,欧洲各国军方认为步枪的有效射击距离可以缩短到400米以内,因此普遍都把枪长缩短,毕竟枪长短有利于减轻步枪重量,便于步兵携行,而且在较狭小的空间内便于枪支使用。

比如德国毛瑟公司将毛瑟98式步枪从1.24米缩短为1.1米,苏联将莫辛纳干步枪从1.3米缩短为1.2米。

而三八大盖的前身三十式步枪,枪长1.275米,到了三八大盖几乎毫无变化。

事实证明,在缺少机械化、摩托化武器装备,以步兵战斗为主的东方战场,三八大盖的长射程优势是一个显著优势,甚至常被日军和缴获它的中国军队简单改装,加装光学瞄准镜用来作为远距离精确射击武器使用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