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毕业后在银行工作七年没有升职,还有发展前景吗?
本人985高校本科毕业,曾在某国有银行工作6年,对此比较有发言权。
先讲一个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故事吧!一个小伙子985高校本硕连读,2017年硕士毕业,非金融财会专业,属于家里无背景、无人脉、无资源的典型“三无”人员。
毕业后直接通过校招考入了国有银行,但被分配到了县里支行的网点工作。
小伙子名校毕业,自身素质不用说,学习能力极强,工作态度也积极,没过几个月就成了网点的对公柜台“技术大拿”,还被调到了支行营业部,当然,还是继续当对公柜员。
信贷员们放款都喜欢找他,因为差错率几乎为0;其他支行的柜员也经常找他问业务,技术权威性堪比分行运营部老总。
你以为这样一个小伙子,前途应该挺光明的吧?
不要忘了,他是“三无”人员,加上不喜欢巴结领导,干了三年多,虽然是技术骨干,但年度评价连个优秀都没得过。
2019年,时来运转,他被调到了市里的一级支行,还是干对公柜员。
这下,名气更大了,市分行的老总有时候都得打电话咨询他问题。
积累了几年经验,他也知道争取机会了,主动找支行行长谈了几次,希望争取更好的发展空间,行长也同意将他调到了信贷部门从事对公信贷工作。
在这期间,分行有几次岗位竞聘,小伙子觉得自己对公柜台技术过硬,口碑尚可,就报了名。
可是他忘了,他是“三无”人员,最后的竞聘结果也可想而知,几个岗位要么给了某领导的女婿,要么给了某快退休的网点主任,反正就是没他的事儿。
分行竞聘无望,就在支行好好干信贷吧!可支行分给他的客户,要么是潜在风险客户,要么是马上劣变的客户,总之就是各种擦屁股的活儿,除了展期就是起诉,一点儿营销资源都没有。
小伙子去找分管行长、行长理论,结果自然是被怼了回来“年轻人不要怕脏怕累,要多磨炼”。
可小伙子现在知道了,作为“三无”人员,优质资源是不会分给他的。
渐渐地,他变了,工作上开始得过且过,各种任务也是领导催一催就动一动。
后来我离职了,前段时间碰到了他的分管行长,聊起他的发展时,分管行长说“他现在干活很墨迹,也没什么责任心。
前段时间竞聘信贷部副主任,没有一个领导投他票。
基本没啥发展了”。
再后来,我在市直事业单位的面试名单上看到了他的名字,但很可惜,他最终没有上岸。
如今,依旧得过且过的在银行工作着。
听完了这个真实的故事,我们再回到这个问题。
一个无背景、无人脉、无资源的典型“三无”硕士,毕业七年在银行都没得到提升,你觉得,过了35岁后,他还会有发展的前景吗?
他还会抱有发展的希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