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背后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2022-10-11
18 阅读

故宫建了9999.5个房间,愣是没有一个厕所!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出恭的方式,简直惊为天人!他们太会享受了!作为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宫殿建筑群,故宫究竟有多大呢?

据说,明成祖朱棣耗费14年、倾尽全国之力在建造故宫时,为了表达自己对玉皇大帝的恭敬,特意将故宫建造了9999.5间房(玉帝有10000间房),这种说法一直流传了500多年。

直到1973年,故宫博物院经过实地测量,才给出了科学的测量结果——紫禁城共有8704间房,虽然没有传说中那么多,但这个规模的建筑群在世界上,也算首屈一指了。

规模排名第二的凡尔赛宫,也只有2300个房间。

故宫在鼎盛时期曾住过1万多人,可令人奇怪的是,故宫盖那么多房间,竟没有一间厕所!但是,人要生存下去,必须吃喝拉撒睡,故宫为什么不建厕所呢?

一、故宫不建厕所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由于以下三点原因:第一、为了皇帝的安全。

上个厕所,还会有危险?

你还别不信,历史上因为上厕所,暴毙或受伤的大有人在。

春秋时期,晋国有位国君叫晋景公。

有一天,晋景公做了一个噩梦,便召桑田巫前来解梦。

桑田巫掐指算了片刻,随即悲戚地说:“大王恐怕是吃不上今年的新麦了!”晋景公为此整天忧惧不已,本来就小病不断的身体,现下变成大病缠身了。

为了尽快好起来,晋景公遍寻全国名医,秦桓公得知此事后,便主动推荐了一个医生——医缓。

结果,等医缓“缓缓”而来,晋景公已“病入膏肓”,医缓无能为力,只留下两句安慰的话便走了。

眼看新麦已经成熟,自己还活在世上,晋景公突然高兴起来:看来,自己命不该绝啊!都是这该死的桑田巫,危言耸听。

于是,晋景公一边命厨人做新麦饭,一边宣桑田巫进宫,他要治巫师的欺君之罪:你不是说寡人吃不上新麦饭吗?

结果,新麦饭还没端上来,晋景公突然肚子疼,结果如厕时,一不小心掉进茅坑,淹死了。

“将食,涨,如厕,陷而卒。

”——《左传·晋景公》晋景公这个故事记载在《左传》里,虽然情节有点离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古代的旱厕一般挖得非常深,所以,在方便时,要非常小心才行。

除了厕所本身带来的危险外,古人在如厕时,还得提防野兽的袭击。

西汉时,汉景帝有一位宠妃在上厕所时,差一点被野猪袭击,成了野猪的美餐。

幸而,护卫及时发现,制住了野猪,才让宠妃有了脱身之机。

由此可见,古代的厕所私密性、封闭性、安全性系数都不高,无形中增加了防护的难度,为了保证皇帝的安全万无一失,皇宫里就永绝后患,不再建厕所了。

第二、为了健康和环境干净、卫生。

据粗略统计,清朝全盛时,居住在紫禁城的人,像皇帝、后妃、太监、宫女、侍卫等等,加起来有1万多人。

如果建旱厕的话,是不是还得分等级?

毕竟皇贵妃是不会与贵人共用一个厕所的,而受宠的小主也不会和宫女“同流合污”,仅按照这个标准来建的话,故宫里起码有1/10的房间得建成厕所。

即便不考虑这个因素,皇宫内一万多人,一天得产生多少粪便,古代没有排泄管道、也没有抽水马桶,一旦处理不及时,就会招来大量的蚊虫苍蝇,有损皇家威严不说,还会传播疾病。

像法国的凡尔赛宫,在路易十四时期,就因为管理不到位,不仅宫廷内的仆人随地大小便,就连贵族遇到三急时,也是就地解决。

最后导致富丽堂皇的皇家宫殿,整日臭气熏天,污粪满地。

第三,为了维护皇家威仪。

在人们的认识里,厕所是污秽的代名词,而皇家是高贵的代名词。

试想,如果皇家成员生活的地方,充斥着粪便和蚊虫包,皇家还有何威仪可言?

综上所述,考虑到皇帝本人的安全、环境的卫生和干净、皇家的威仪等原因,朱棣在建造故宫时,就果断放弃了建厕所。

既然故宫里不建厕所,那生活在这里的皇室成员和太监、宫女、侍卫等工作人员,是怎么解决方便问题的呢?

二、故宫里的人怎么上厕所?

有人说,故宫是最能体现阶级差别的地方,这种差别在如厕方式上,表现得尤其明显。

1、皇室成员我们以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如厕方式举例。

皇帝和妃子们有专属于他们的移动厕所——官房。

所谓官房,可不是一间房,它是皇上、后妃等特权阶层使用的便器的雅称。

官房不仅材料、样式多样,有木质长方形官房和锡质椭圆形官房之分,而且用法还十分讲究。

皇帝需要方便时,一般会对身边太监说一句:传官房或请官房。

太监会意,就会赶紧用黄云龙套包住官房,顶在头上,送到皇帝身边。

你以为皇帝如厕就这么简单?

不,不,皇帝的官房门道绝对超出你想象。

比如,清高宗乾隆,他是一位非常会享受的皇帝,他在如厕时,不仅要求无味,还要求无声。

太监们为了满足皇帝的要求,费尽了心思。

首先,在官房的最下面铺上一层细沙;接着,沙上面铺一层用炭火温热过的沉香木屑;最后,木屑上再撒上厚厚的干花瓣。

皇帝如厕时,排泄物直接掉进花瓣堆里,不仅毫无异味,还花香四溢。

不得不说,皇帝的生活就是享受啊!与皇帝相比,嫔妃、太后们的官房也各有千秋。

其中慈禧太后的官房,单拎出来,就是一件国宝。

在《宫女谈往录》中,慈禧太后的官房是用上等檀香木做成的,形状就像一条大壁虎。

壁虎嘴部微微张开,可以放手纸,两只眼睛镶嵌红宝石,四爪落地,构成了官房的底座,壁虎肚子正好装排泄物。

与乾隆皇帝的官房一样,慈禧太后的官房内部也是“奢华无比”。

壁虎的肚子里,不仅放着香木细末、草木灰等除味物,在其上还铺有一层厚厚的烤焦的香枣。

据说,慈禧太后向来不喜欢闻花香,只喜欢闻果香。

是以,内侍们投其所好,让老佛爷在如厕时,也能闻到自己喜欢的味道。

官房准备就绪,慈禧太后开始方便时,下人们就静立一旁,拿着特制的湿润手纸,随时准备为老佛爷效劳。

据慈禧的贴身宫女何荣儿回忆,慈禧用的手纸也大有讲究,一般人连见都见不到。

首先,慈禧用的手纸,是特供的白棉纸,后宫里除非慈禧赏赐,否则无人有资格使用;其次,要把白棉纸裁剪成特定的正方形,确保每一张手纸都整整齐齐、大小一样,连一点毛边都不能有;第三,要把裁剪好的手纸,再熨烫一遍,纸的表面不能有凹凸和摩擦感;第四,烫平的手纸比较干燥,为了增加舒适度,慈禧还要求,提前将手纸打湿。

当然打湿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含水量,水少了使用感不好,水多了,还会把手纸弄破。

为此,慈禧宫中有一个专门为她准备手纸的宫女,这个宫女常年什么都不用干,整天就给老佛爷准备手纸就行。

最后,这个宫女的“手艺”,还成了宫里的绝活,连慈禧太后都称赞不已。

那皇帝、太后们的排泄物会直接倒掉吗?

和电视剧中演的一样,皇帝、太后、嫔妃的便便,并不会直接倒掉,而是会进入下一个环节——让太医查验,因为太医们能通过便便,看出人的身体健康状态。

所以,即便是脏臭的便便,只要是皇帝、太后们拉出来的,也是高级机密,一般人还真接触不到。

2、普通宫人、太监、侍卫作为故宫里的工作人员,太监、宫女、侍卫等,就没有使用“官房”的资格了。

他们只能找个偏僻的房间,集体共用便盆,而且还是男女混用,条件十分简陋。

那他们的排泄物,是怎么处理的呢?

清代皇宫中,有一个叫辛者库的部门。

凡是到辛者库做工的,都是一些地位最低的粗使杂役或获罪的宫人,他们每天的工作,除了洗衣服、打扫卫生之外,还要负责清扫每日数以百计的便桶。

在影视剧《康熙王朝》里,康熙为了惩罚容妃的“胡言乱语”,就把她发配到了辛者库,专门刷马桶,可以说,这个惩罚相当严重了。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故宫里每天产生的巨量排泄物和垃圾,不仅没给皇帝带来麻烦和苦恼,反而还成了皇家的财源之一。

辛者库的太监和宫女们,会把各宫送来的粪便,装入专门的运输车,然后再运到城外,卖给农民们种田。

晚清作家利伯元曾在《南亭笔记》记载:“宫人多用粪车,每月初四、十四、二十四,以空车拥入一换。

” 意思就是说,故宫里的粪车每隔十日,也就是每月的初四、十四、二十四日,就会空车进入,换走之前已经装满的粪车。

当然,这部分收入全都进了皇帝的内帑,太监、宫女们是分不到这些“红利”的。

综上所述,故宫里虽然没有建一个厕所,但咱们聪明的古人和追求奢华的皇帝、嫔妃、太后们,用自己特殊的方式,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

以上就是故宫的“无厕所之谜”了,对此,你怎么看呢?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