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笔触应该怎样表达?

2022-08-11
31 阅读

西方传统‬油画以‬自身的独特性‬使其迅速扩散到欧洲各国,极大地满足了画家对视觉表现‬的欲望,成为西方的主流的‬艺术‬媒介‬。

油画‬在描绘物像的变化‬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笔触之迹”,暗合‬着‬艺术‬风格‬的改变‬与‬流派‬的‬形成‬,从唯唯诺诺的附庸到特立独行成为了视觉上的“主角”,历经了五‬百‬多年的跌宕‬起伏,“笔触”终于成为审美的视觉对象。

从哥特式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绘画,都是无笔触痕迹的细致描绘,到印象派艺术对阳光与色彩的讴歌,画家们尽情地涂抹手中的画笔和‬明亮‬的油彩‬,再到表现主义的粗放率真的快意‬表达‬,直至抽象派表现主义绘画的笔触痕迹的肆意狂欢,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审美观念的转变过程,是理性遵从感性自觉的过程,是画家自主意识与自由意志‬的释放过程。

我们回头再‬欣赏‬达芬奇的名作《莫娜丽萨》,作品中找‬不出任何塑造形体的笔触痕迹,仿佛就是一幅光滑无暇的照片。

在那人文意识得到解放的时代里‬,个人价值的认可与颂扬,让肖像艺术获得长足的发展,为了画面形象呈现出完美性,画家利用高超的古典主义的罩‬染‬法尽可能地隐藏个性化的笔触痕迹,以‬视‬对‬作品‬委托‬者‬的尊重‬。

在17世纪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的祭坛画作品中,我们也看不到明显的笔触痕迹。

在‬那个‬资源‬匮乏‬的年代,谁‬掌握‬优秀‬的绘画‬技法‬谁‬就‬能获得绘画‬事业‬上‬的‬成功,就‬能‬得‬到‬上流‬社会的绘画‬订单‬,并‬能‬成为他们‬的座上宾‬受人‬追捧‬,因此保护‬好‬自己的‬绘画‬技巧‬是维系‬画家‬的艺术‬道路‬的重要‬‬保障‬。

随着油画的技法的发展与改变,笔触不再被画家隐藏起来,它成为了绘画审美的一部分;譬如油画的“直接画法”的出现,其笔触痕迹明显地暴露在油画布上,成为了营造绘画气氛的重要手段。

荷兰画家哈尔斯就是使用“直接画法”的先驱者之一,这种画法不打底色,油彩直接涂在画布上。

我们从哈尔斯许多作品中能强烈地感受到自由洒脱的大笔触和显现的画布肌理;他娴熟高超的绘画技巧,让他成为伟大的肖像画大师,他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不像伦勃朗那样深沉有力,也不像维米尔那样,把每个被画者都置入圣杰的光线下去粉饰。

在伦勃朗的油画作品进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这个有趣的变化,在他早年的绘画订单中,无论是宗教主题性绘画,还是人物肖像绘画,作品的制作过程是稳妥的,严谨的,也是无笔痕的技术呈现。

随着荷兰艺术市场抛弃了伦勃朗,不妥协的伦勃朗在他一系列的自画像中就使用了“直接画法”,粗放的笔触,浓稠的油彩,厚涂的肌理,激越的情绪,深沉的感情都是通过他坚定有力绘画笔触得到充分地释放。

19世纪,随着油画颜料质量的提高,“直接画法”更加普及,印象画派的画家们就是这一画法的最大群体。

在莫奈的印象作品里,灵动的笔触是他诠释阳光明媚之下的色彩世界的最重要的力量,譬如在他晚年大型的绘画作品《睡莲》,我们强烈的感受到笔触的感性的力量和魔力,表现出莲花在光线照射下所呈现出斑驳陆离般的光色之美。

后印象派大师梵高先生的作品是将笔触痕迹做到极致的画家,无论是坚定有力的短线笔触,还是扭动弯曲的弧线笔触都已经成为了他独特风格的重要标识,表现出梵高先生躁动不安的精神状态。

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越来越脱离了传统艺术的审美格局,出现了反具象的非客观的艺术作品,即抽象表现主义绘画艺术样式;譬如美国画家波洛克、德库宁等为代表的一批行为画家。

他们作品中的最重要的艺术形式就是油彩在情感驱动下的笔触涂抹的行为轨迹,让绘画成为了一种务虚的感性表达。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