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明知车站无人上下,还要刹车、停车、开门、关门、起步、加速,这有必要吗?
非常高兴回答您的提问,而且这个问题的阅读量也非常的高啊,我是郑州公交公司的一名职工,今天由我来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我们现在的城市人口数量和这条公交线路的客流量、单程、全程大概能有多少乘客和距离?
根据数据来计算这条线路到底是应该逢站必停还是招手即停,以郑州这座城市为例,四环内的公交线路肯定是全面覆盖的,四环内的客流还是比较稳定,并且单程和全程距离长度不算太长,肯定是逢站必停相对于乘客更加友好一些,为什么说市区逢站必停比较友好,因为可以有效保证前后车辆的间隔距离,让即将要来站牌坐车的乘客有车可坐,并且每台车辆上的乘坐率得到一定的保证和均衡。
反之你可以想象一下市区如果采取招手即停是什么样子的情况需要涉及哪些问题,一是驾驶员如何判定乘客是否坐我线路的车辆,乘客如果忘记招收,我是不是就开着走了呢,那如果没人招收,车上有乘客下是不是我还要问一问有下的没?
万一乘客没听到,又拉过了站怎么办?
所以在繁华的市区内,显然招手即停的决策是很难实施的,因为驾驶人和乘客之间的配合还没到达一定高度,结合以上分析,市区采取招手即停很难实施。
最后我们再说说什么样的情况适合招手即停,郑州也不是没有招手即停的车辆,比如说“551.552.553”,这几条线路是郑州市区的“医学院、火车站”开往龙湖镇的,单程距离都高达40公里左右,一趟车接近百公里,而且配车不是很多,乘客也比较少,那是如何运营的呢?
他们采取的就是招手即停,而且乘客多为固定乘客,很少有基本上都没坐过这台车,就很新鲜地去乘坐,了解这条线路哪里是它的大站,所谓大站就是一些特殊的地点,基本上都是等这条线路的乘客,成为了默认是的必停站,坐这样的车辆有个好处,从起点到终点基本上就停个三四次,停停地铁口、汽车站、大型商场之类的,这样的线路适合招手即停,并且下车必须要喊“师傅、前面给我踩一脚”,师傅就明白你的意思了,甚至车速降低一点,车还未停稳,你就下去了,年轻人还可以,老年人就不行了!咱们再说说有一些发达国家的公交车如果实现招手即停的,首先坐车的乘客对于车辆上的设备比较了解并且会用,站牌安装有乘车器,公交车上的司机可以通过信息系统知道前方站牌有乘坐我线路的乘客,并且车上每个座位的旁边有下车提示按键,按下按键后,司机通过仪表盘知道,本站有乘客要下车,这都是需要科技设备作为基础支撑,在经过岁月的磨合,才可以实现的。
最后思考一下我们现在乘坐公交车人群的特点,郑州的老年人乘坐公交车大致占了20%左右,甚至更多,那么我们如果采取招手即停对于老年人来说无疑是最大的考验,对于年轻人来说也需要很长时间的磨合期,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能源的重视程度,以及高额的运营成本来讲,公交肯定会发展到招手即停的地步,只是需要漫长的时间来让从业者适应、让乘客适应、让公交车厂家制造出来相关的科技设施作为基础依托来实现。
回答完毕,说的不好请大家见谅,如果您有更好的解读,欢迎评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