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唐寅的书法成就与特点是什么?
对于唐伯虎的书法,我们经常会以为他既然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门四才子”,而祝、文二人又是著名的“吴门书派”的领袖,那么他一定也属于吴门书派。
其实,这是不正确的。
虽然唐寅唐伯虎是吴县人,一生也在苏州一带活动,并且与“吴门书派”的书法家很熟,但是,他的书法有其独立性,与吴门关系不大,在书法史上,一般也不将他列入吴门书派。
“吴门”是苏州的别称,也称“吴郡”“三吴”“吴中”“姑苏”等。
早在宋元时代,苏州就是士大夫文人艺术发展的重要区域,到明代中叶,随着苏州一带经济的繁荣,民众的审美意识不断增长,这极大地促进了这一区域文人书画的蓬勃发展。
吴门书派的崛起,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以祝允明、文徵明为代表的吴门书派,完全摆脱了明代初期“台阁体”的庸俗之风,而以深厚的文化学养和疏放的艺术个性融入书法,适应了当时市民文化的审美需要。
但是,唐伯虎的师承既与沈周、吴宽无关,风格也与祝允明、文徵明有所区别。
唐伯虎的书法,早年是学《圣教序》,同时兼学欧阳询和李北海,后来又深受赵孟頫的影响。
从他的扇面《新燕词》可以看出,欧阳询硬瘦险劲的特点非常明显。
这一点从他在《黄茆小景图卷》上的落款也可看出。
而在《黄茆小景图卷》后的《七言古诗》中,表现出的又是李北海的风格。
此作创作时他在40岁左右,这表明正是在这一时期,他开始变换风格。
在另一件作品故宫所藏的《联句诗》中,形态略扁,结体欹侧,明显是将李北海与赵孟頫融合在了一起。
晚年时,唐伯虎的书法更趋成熟,已不再追求欹侧多姿,结体略方而长,这期间的《落花诗卷》可谓其代表作。
在文学作品中,唐伯虎是一位极具传奇性的风流才子,但在书法上,他的名气并不如诗文那股出名,并且略显拘谨,不如他的为人那般狂放不羁。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