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广东省的茂名市,名字是怎么来的吗?
在茂名旅游时,鉴江边有一条不长的路,叫潘仙路(当地还有潘仙观),当地人都会说茂名的名字的来历与这位潘仙有关,因为他叫潘茂名啊!但如果细究起来,这事并不一定对,如果不对,那么茂名的地名是怎么来的呢?
茂名真的来源于潘茂名吗?
从茂名地方志到现在的百科宣传,都说茂名在隋设县时,因为曾经东晋的方士(修道的世俗之人,也称处士)潘茂名曾经救助一方百姓,故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个县,当时属高凉郡,传说一直是这样传说的,加上后来的民间演绎与穿凿附会,把这位潘方士变成了潘仙(清朝有本小说,写神仙的,把他列上去了,但中国的神仙体系中并无此人),由是,县以仙名的说法更加甚嚣尘上,以至于现在几乎成了茂名这个地名来历的唯一版本。
潘仙在最先出现的记载中,并不叫潘茂名,而是叫潘茂,单字,这符合汉,三国到两晋的百姓取名的传统,你看三国中除了复姓之外有几个人名是三字的?
整个晋书中单字的名人占了95%,后汉书中单字人名占了98%,三国志更占了99%。
所以,唐懿宗年间,一个南粤的小官叫段公路的,写了一本《北户录》,为什么写南方,却叫北户?
北户在古代专指南方,比如李斯有语”南尽北户,东有东海”,以前的房子坐北朝南,北面门对着的地方,就是北户,这部《北户录》实际是他在南粤的见闻,无所不包,其中就写了这位东晋时期的修真之人,记录的真实名字是,潘茂。
包括后来宋朝《太平御览》(那时关于中国的百科全书)也称之为潘茂,并不是潘茂名。
但是茂名这个地名最早出现在史书上,是隋朝的《地理志》,茂名属高凉郡(当时高凉太守是冯盎,冯宝与冼太夫人的孙子),所以在茂名为地名之时,在书上记载的潘茂还只是潘茂,并不是潘茂名,所以不可能成为一个地方命名的由来。
另外,中国历来都是政教分离的,民间可以建庙,建观,建祠,允许释道传教,但并不会影响政体,行政区域命名这样严肃的事,更不会拿一位修真之人的名字来命名(即使有恩有功于地方),当然有人会说,陕西紫阳县不也是以紫阳真人张伯端命名的吗?
那其实也是个传说。
另外,即使潘茂为潘茂名,如果真以他的名字命名,按古人的称呼,最多以他的姓,比如潘,或字来命名,而不会以名来命名,古人称呼,亲切时以字来称呼,尊称时以姓带职业来称呼,比如隋朝名将韩擒虎,亲近的人称呼字,子通,或称为韩将军或韩刺史,而不会称呼为擒虎,所以,这位潘茂如果真为潘茂名,也不可能以茂名来命名。
只是后来因道教盛行,神仙演绎传说等等,潘茂又在后来的书上成为了潘茂名(还有记载为潘茂古的),以我在茂名游玩时的研究,我认为,潘茂名这个名字的出现,是因为要附会茂名这个地方,而茂名这个地名又需要一位在演绎中位列仙班的潘茂名的加持,所以,茂名的得名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茂名的潘茂名公园那么,真实的茂名的得名是源于什么呢?
其实很简单。
我推测,茂名的得名很简单古代统治者命名普天之下的王土,是很谨慎的,基本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是从商周以来就有的封邑来命名,一个是以依山附河来命名,其中以山河命名的最为广泛,茂名这个地方在古书上记载就是此地水土丰茂,而茂这个字本身就是草木繁盛之意,在晋之前,这里就有茂水,茂岭,概指水流丰沛,岭上植被茂密之意,所以当时高凉太守府衙中的一班小吏勘定地名时,以其地因丰茂而名,将此地命名为茂名,并且上报户部。
这是一件程序很严谨的事,如果上面一听,啥?
因为一位修真的方士的名字而把皇帝的地方命名为茂名?
不奏你个玩忽职守,也会批你个不务正统!茂名,河边之茂盛所以,茂名的得名很简单,就是形容此地山水丰盛,物阜民丰之意,这样的寓意更为美好,超越了神仙附会,只是因为现在各种关于茂名的记载(包括茂名县志)都把民间演绎为神仙的方士潘茂名(潘茂)与茂名联系在一起,说得多了,似乎就成了事实,很不严谨。
毁我塑我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