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时,大家都推荐毛委员当指挥,他却一再推辞,这是为何?

2022-10-15
24 阅读

从众多已经公开的官方资料来解读,毛泽东不愿担任最高军事指挥,既是当时的大势所致,也是个人的明智选择。

第一,遵义会议,毛泽东只是从被边缘化的状态,进入了核心领导层,还没有达到众望所归,万川汇流的绝对核心地位。

从通道转兵,到黎平、猴场会议,否定了北进四川,与二六军团会合的错误主张,实际上剥夺了三人团的军事指挥权,挽救红军于水火之中,毛泽东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遵义会议彻底否定了三人团的军事路线,剥夺了他们的指挥权。

但否定了旧人,还需要新人。

遵义的安全是短暂的,红军的生死存亡仍然需要具体的人来出头解决。

在谁能挽救红军,打破蒋介石的围追堵截这个迫在眉睫的关键问题上,由于毛泽东一系列正确的军事主张被中央领导层认可,他的核心作用浮出了水面。

在王稼祥的力主下,毛泽东从边缘化进入了党和红军的核心领导层。

这也就是毛泽东当时能被大家接受的程度,并非是所有的人都举荐他担任最高军事指挥。

他的一路向西的主张只是让红军暂时摆脱了眼前的危险,至于能不能领导红军彻底摆脱困境,仍然存疑。

一力主张毛泽东担任最高军事指挥的人,一个王稼祥而已。

(王稼祥)在众多的人并不能完全信服的状态下,毛泽东怎么可能接手最高军事指挥?

这就是势。

第二,遵义会议确定的是中央政治局集体领导、集体担责的方针,全权指挥红军行动的领导圈并没有形成。

三人团的错误领导,给党和中央红军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血的教训使党内产生了摆脱共产国际,通过集体领导、集体负责的方式,来纠正三人团极少数人决定红军命运的共同主张。

所以,遵义会议一个最重要的决议,就是所有的军事行动必须通过中央政治局集体讨论,才能够实施。

这个决议是对三人团军事指挥的彻底纠正。

(毛泽东,周恩来与博古合影)但用集体领导、集体担责的方式,来应对瞬息万变的军事行动,显然是不利的。

像土城战役,打,是中央政治局开会同意,而面对不利的战局,撤出战斗,一渡赤水,也是中央政治局在炮火隆隆的前线召开会议后决定。

这种集体领导的方式,的确不利于瞬息万变的军事动,但党内领导层的认知也只能达到这个层面。

周恩来、毛泽东和朱德当时也只是有提出军事行动设想,进行现场指挥的权力。

所以毛泽东提出不担任最高军事指挥,也是审时度势,明察秋毫。

第三,遵义会议只是阶段性的解决了错误的军事路线问题,党内唯共产国际马首是瞻的思想还大有人在。

丢失中央苏区,红军又遭到巨大损失,使党内对远在天边的共产国际领导产生了疑问,这种疑问就表现在否定了唯共产国际马首是瞻的三人团。

而且当时有一个巧合,由于电台坏了,中央与共产国际失联了。

党内否定三人团的军事指挥,也只是止步于对于共产国际的领导存疑而已,并没有走到彻底摆脱共产国际,独立自主领导中央红军的地步。

(毛泽东在瑞金)信奉共产国际、维护共产国际的思想和呼声仍然存在。

有这种思想和呼声存在,就表明即使不反对毛泽东出山来领导中央红军,也并不代表所有的人真正相信他。

这是党和红军逐步成熟过程当中仍然难以摆脱的阶段性幼稚。

毛泽东也无法抗拒这种政治氛围,所以不担任最高军事指挥,是他明智的选择。

(毛泽东与民主人士谈话)能够从边缘化进入红军指挥的核心层,已经是他在遵义会议达到了顶点。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