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造真的没落了吗?

2022-10-17
26 阅读

一抹残阳,斜织出这缤纷万物,虽印下了最后的美丽,却稍纵即逝,诠释着生命的凋零。

落日终是落日,倚在窗前,静静地为那摸残阳举行了一个下葬仪式。

日本自二战结束后,在美国的扶持下,实现了高速的经济增长,一跃而起超越众多的欧洲发达国家,令西方为之震惊。

在上世纪90时代经济泡沫破灭后,虽然日本经济受到重创,但直到现在没有一个欧洲国家经济总量超过日本。

如今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在高端机床,汽车制造,半导体原材料,光学仪器,冶金,工业机器人,精密仪器等方面仍然领先全球。

日本在发展强大制造业过程中,非常注重企业的传承和投入,慢慢地出现了数量巨大的百年企业。

据统计全世界拥有100年以上历史的企业日本占了接近一半,拥有200年以上历史的企业日本占了65%。

在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为了扩大日本制造的全球影响力,日本在宣传制造业时提出了“工匠精神”的产品理念。

由于日本制造业的雄厚实力和铺天盖地的宣传,日本产品的工匠精神深入全球人民的心中,对日系产品的全球销量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时间,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大部分国家都对日本产品报以好感,安全,安心,高品质,长耐久性成为了日本工匠精神的长期代名词。

俗话说,盛极必衰,物极必反。

日本在享受着工匠精神带来的种种红利时,时不时地传出造假事件却在吞噬仅存的工匠精神。

时间回到2016年,日本三菱集团被爆油耗数据造假长达25年。

“油耗门”令三菱汽车陷入动荡,日产乘机将其收入旗下。

2016年,日本东芝集团被爆财务造假长达7年。

2017年,日产与斯巴鲁先后曝出“无资质质检”问题。

2018年,斯巴鲁、日产、马自达、铃木汽车、雅马哈等车企也先后曝出,存在尾气排放和油耗测试造假问题。

2017年,日本碳纤维生产商东丽承认测试数据造假持续八年,至少造假149次。

2018年,日本西铁城电子公司被爆篡改产品数据。

2018年,日本KYB工业株式会社被爆在免震装置和减震装置上篡改性能检查记录数据。

2021年,日本小林化工被爆造假40年,500种药品中80%有造假记录。

2021年,日本曙光制动器工业公司被爆质检数据造假长达20年。

2021年,日本日立被曝光质量造假30年。

2022年,日本制造业巨头川崎重工召承认旗下的子公司存在多项质检造假的行为,两项造假行为从1984年一直持续至今,跨度长达38年。

从上述的造假事情可以看出,日本工匠精神哪里去了?

造假时间跨度十年二十年起步,难道日本的造假都这么卷了吗,最长造假时间都快40年?

不过造假的原因和过程千千万万,但结局却出其的一致-开新闻发布会,齐刷刷地鞠躬道歉。

所以随着日本造假事件越来越多之后,鞠躬道歉的公司也越来越多,最后网友们把这种精神叫做躬匠精神。

从工匠到躬匠,日本到底发生了什么?

首先过分沉溺于以前技术进步带来的辉煌,在经济不景气的二十年间,原有的领先优势逐渐丧失,后来者在成本经营和技术研发方面已经赶上并超越日本。

其次,日本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用人体制,使得公司内部官僚化严重。

越来越多的员工脸谱化,办事程序化,毫无创新而言。

在越传统的企业中,管理人员官僚化程度也越严重,自我纠错能力也更弱。

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问题曝光更加容易,过去被光环和名誉所掩盖的日本制造业的问题和危机也随之暴露。

我想这就是日本制造业慢慢跌下神坛的原因之一吧。

虽然它还在挣扎,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终究还是落日余晖。

日本制造业经历过的造假风波能给正在产业升级,制造业往上的中国带来什么警示呢?

我想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这关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在制造业升级过程中,循序渐进,勇攀高峰,时刻保持清醒不断纠正错误,制造业造假毁掉的不光是自身产品的口碑,甚至消灭一个产业都毫无疑问,否则就会像日本制造业一样,看不到一点点未来。

曾经的工匠精神,如今的躬匠精神,如同落日余晖,终究都会有一个下葬仪式。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