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立冬后,必定是灾年”,是什么意思?今年寒衣节在立冬后吗?

2022-10-25
8 阅读

农村俗语“寒衣立冬后,必定是灾年”,是什么意思?

十月初一将至,寒衣节是在立冬后,还是在立冬前呢?

农历十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寒衣节。

起初周朝是奖励战士们寒衣过寒冬,后来寒衣节演变成为祭祀送寒衣的习俗,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1、寒衣节的传说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十月一”。

与我国的上巳节、清明节、中元节,共成为四大祭祀节日。

寒衣节还有一个传说的典故,那就是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孟姜女的丈夫被征召修建长城,抵御外敌入侵,当时共征召十万余名男丁。

那个时候兴长城是苦力,大部分人都丧命于一个好大的工程之中,很多人的尸体埋于长城之下。

这一年,孟姜女带着自己做好的棉衣送给丈夫到那里没有发现丈夫,于是嚎啕大哭,结果出现了长征到达,现出了孟姜女丈夫的尸体。

孟姜女把自己带的含义给丈夫换上,安当好丈夫以后,自己跳入大海殉情。

这一天正是农历十月初一。

孟姜女的故事传遍了大江南北,后来把农历十月初一祭祀送寒衣给逝去的先人。

也就有了“十月一,送寒衣”的习俗了。

2、立冬节气立冬是我国二十四节气的第19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1个节气。

立,开始也;冬,藏也,也就是终止、终了的意思。

表示万物进入修养、收藏的状态。

立冬是太阳运行到黄经225度处时令调节的时刻,一般每年的11月7~8日交节。

此时北斗星柄指西北。

《孝经纬》中记载:“斗指乾,为立冬,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是一样的意思,也表明了立冬是冬季的开始。

立冬三候为:“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意思是绿动之后水开始结冰,大地开始冰冻,野雉减少,大水种多了大蛤。

3、“寒衣立冬后,必定是灾年”是什么意思?

这句意思是说十月初一寒衣节在立冬节气之后,意味着这一年将是灾害之年。

也就是说这种年纪将会出现自然灾害频发,疾病频发,害虫泛滥成灾。

2023年立冬节气为阳历11月7日,农历十月十四。

而寒衣节是农历十月初一,所以今年是寒衣节在立冬节气之前。

可以说今年是丰收之年。

尽管今年因为拉尼拉现象和尔尼诺现象的影响,造成了我国北方雨水多,南方干旱非常严重的现象。

但作为我国大粮仓的东北地区,因为风调雨顺,今年粮食又获得了大丰收。

包括黄淮,江淮一带也是粮食的主产区,今年也获得了大丰收。

4、为什么寒衣节在立冬后,必定是灾年呢?

立冬到来的阳历日子是固定的,一般在每年的11月7~8日到来。

而对于阴历的日子是不固定的,可立冬节气是农历十月节气,有的年份因为闰月的原因,就会提前到农历九月份到来。

寒衣节代表着天气寒冷,如果立冬节气在寒衣节之前说明冬天提前到来,这将预示着霜冻提前到来会造成农作物,因为生长周期缩短而造成大面积减产。

就像今年霜冻到来的天气至少比同期提前了20多天,造成北方大田里的蔬菜水果以及秋季的庄稼被冻伤,或者冻死,给农业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2023年闰农历二月,是双春年,这也使得立冬节气提前到农历的九月二十五到来。

根据农村谚语“两春兼闰月,春寒逢秋旱”,说明了明年闰月之年春天会,有倒春寒,秋天会出现干旱的天气,这对农业生产是极其不利的。

类似的谚语还有“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一年两头春,带毛的贵如金”、“一年两头春,黄豆贵如金”等等,都表明了养殖和种植灾害比较多,也预兆着来年是一个灾年。

写在最后:今年寒衣在立冬之前,冬天来得晚一些,预示着今年是丰收年;明年寒衣在立冬之后,冬天来得早,预示着明年是灾年。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