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真的有那么好吗?

2022-08-11
11 阅读

客观地说,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唐朝的生活水平也就勉强温饱而已。

收入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唐朝的户籍分为“课户”和“非课户”。

“课户”就是要纳税赋役的丁口(唐天宝三年规定,男子18岁以上为中男,22岁以上成丁),“非课户”则是“免税免徭役”的官僚阶层。

大部分老百姓,基本上都是要纳税赋役的农民。

那么,务农每年能有多少收入?

以一个五口之家(父是丁,一个孩子为中男)为例。

根据敦煌和吐鲁番出土的唐户籍残卷,发现天宝时期,平均每丁受田35.77亩左右。

另据唐代中书侍郎陆贽的《陆宣公集》记载,亩产一石,就是当时中等田地的平常产量。

这相当于唐朝一个武口之家一年的收入主要是35石粮食。

支出支出方面,主要是维持人生存的吃穿,以及负担赋税徭役。

据专家测算,唐朝一个五口之家,一年要吃掉27石左右,才能算勉强吃饱。

那么,能够负担赋税徭役的部分,就只剩下8石。

唐代租庸调规定,一个丁男之户,一年要交租二石,调绢二丈,力役二十天。

如果不服役,就交庸绢六丈。

相当于一年要交二石粮食+绢二匹。

根据现有出土文献推测,绢二匹相当于3石粮。

这就意味着,一家五口能够自由支配的全年收入,仅仅只有3石。

这3石粮食,要负担一家人全年的穿衣,还要购置炊具、农具、种粮、耕牛等等,以及人情社会无法免去的“迎来送往”。

万一有个生老病死,则又有一大笔开支。

综上所述,一个唐朝普通老百姓的收入水平,也就仅仅是“脱贫”,勉强保个温饱而已。

你说唐朝好不好?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