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尧舜禹三人只有禹被称为大禹?大禹之大,大在何处?

2022-10-28
92 阅读

“尧舜禹三个圣王”,并非只有禹前面加了“大”字。

魏征奉敕撰写了《九成宫醴泉铭》知道吧?

其云:“功高大舜,勤深伯禹。

绝后承前,登三迈五。

”这是魏丞相称颂唐太宗的话,说李世民功劳高过“大舜”,勤勉更甚“伯禹”;承继前圣,后无来者。

《论语·泰伯》:“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孔子说,真伟大呀!尧这样的君主!多么崇高呀!只有天最高大,只有尧才能效法天的高大。

多么广大呀!黎民们真的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对尧的称赞。

可知,“尧”,也是能以“大尧”来称赞的,不过留下来的古文献中,或单称“尧”或称“帝尧”而已。

从孔子的话中亦可知,“圣王”之前加“大”字,是比喻他们像“天”一样“高大”。

汉字里,大约先有“大”字,后有“天”字;“大”,又通“太”,是最高之义。

天上的最高神,古人称为“大一”或“太一”。

古人认为地上“最高”的山,是五岳中的“太山”。

“太山”,其实就是“大山”,后来才演化为“泰山”。

《论语·泰伯》中其实也说到了:“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意思是,多么崇高伟大呀,舜和禹主掌天下,却始终为百姓勤劳,一点也不为自己。

这与前面说到的对“尧”的赞扬是一样的。

魏征所谓“功高大舜,勤深伯禹”,极可能就是用了《论语》之典。

“大禹”一称,起自《战国策》。

在这之前,《诗经》和《尚书》中,似是“天神”,他敷布了大地,各族人群都居住生息在他所敷布的土地上。

在春秋时代的《天问》里,天地开辟之后最早出现的天神也是“禹”,说他生于鯀之腹,《山海经》的记载亦如是。

关于他的“称号”,《天问》“伯禹”;《国语》称“夏禹”“崇伯禹”和“伯禹”;《逸周书》称其“崇禹”;《庄子》称之为“神禹”;《史记》称“帝禹”。

《尚书纬》《潜夫论》等,又称之为“戎禹”(其族自称“羌”,被称“戎”)。

传之后世,所用最多的,是“神禹”和“大禹”。

史上真实的“禹”,或为夏族部落及其联盟的杰出首领,或为部族之名。

从考古发现看,这两种的可能性皆有。

“禹”所处的时代,应该的确发生了巨大的洪水,因此,“大禹治水”的佳话,才被世代相传。

同时,这又是“部落联盟”的“古国”瓦解,“王国”崛起的时代,开辟三代的“夏禹”被称为“大禹”,牢牢被历代所铭记,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大禹”之为人们所熟知,只是后世这样称呼“禹”更多而已。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