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是否真的有“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的传说?
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我从很小就听老娘讲过这个故事。
在很久以前,我们国家发布了一项法律,人到六十不死就必须活埋,这项命令发布后不长时间,有外国使者运来一支,牛不像牛,鹿不像鹿,鼠不像鼠的大型动物,让我们认识是一种什么动物,如果认识,他们就臣服我们,年年向我朝纳贡,如果不认识,便向他们臣服纳贡,这样皇帝便叫这些文武官员来认,可一直没人认出,便发布公告,让全国百姓来认,因六十以上的人都被埋了,在那时又闭关锁国,见识落后,这些年轻人,谁还认识这么个玩意,皇帝着急呀,便命令这些官员想办法解决,如若办不好,便辞官回家种地去。
谁能办好这事,便有重赏。
这些官员哀声叹气,但也无他法,其中有个官员,在回家后,偷偷送饭给他爹吃。
怎么这时有人要问,人不是六十不死活埋了吗?
怎么还有个爹,是呀,这位官员在他家偷偷建了个夹壁墙屋,留了个暗门,让他爹就住在这房子的两山夹壁当中,才躲过这一劫。
在吃饭时,他爹发现他眉头不展,唉声叹气,他爹便问:“儿呀你这是怎么了,整天唉声叹气的,这儿子唉…国家将亡也,他便说:“爹你不知道,这外国人弄来了一支牛不像牛,鹿不像鹿,鼠不像鼠的一支动物,让我们认出是什么动物。
可皇上召集全国老百姓,也没人认识这是什么东西。
如果在认不出来,我们必需要臣服于人家,年年岁岁必须向人家纳贡,真是愁死人了”。
他老爹便询问那东西长的什么样子,他儿子便说:“长了好大个子,爬在那里,长得像个牛犊子,又像鹿的模样,但没有角,可也像只很大的老鼠,可我们国家从来就没有这么大的。
他爹便说:“这很可能就是只大老鼠,你这么办试试,咱家不是有只猫么,九斤猫能享千斤鼠,如果不够斤量,你抓紧割肉喂它,等他够斤量后,你把猫藏到袖袍里,带到这动物面前,你偷偷亮一下袍袖,要让这动物看见猫,如果它看见猫后打颤、打多嗦,这就证明就是老鼠了”。
他儿子听他爹说完后,立马把猫抓来称了称,此猫有六斤多重,他便去集贸市场上割肉喂猫,转眼一愰三月有余。
到了秋后季节,天气转凉,人们便着装棉衣棉袍了,他把猫抓来又称了一次,这猫还不足九斤呢。
他也不在等了,等他上朝时便把猫藏到棉袍袖子里,(古人那时都是宽衣大袍袖)在上朝前,先去那个动物面前,扬起胳膊朝动物亮了亮,这个动物看见猫后,身体连连打触触,而猫也看见了这动物,就急不可耐的想上前去,他连忙把猫摁住,藏于袖袍里。
他心里便有数了,等他上殿时,他便奏请皇上,国家有救了,皇上听他一说,立马来了精神,便说:“爱卿有何妙计,快快讲来\"。
他便说:\"皇上请满朝文武百官作个见证,我们一起去验证我说得对不对\"。
皇上立马下旨,满朝文武百官下朝去见证历史,大家走到那动物面前,就看他用什么办法,辨认这是个什么东西,他不慌不忙的走到这动物面前,扬起袖袍口,他袖袍里的猫,看见仇人分外眼红,蹭的一下窜到这动物面前,上去一口咬着它,就是不松口,这动物浑身打颤,痛得吱吱乱叫,一点反抗的力气也没有。
这皇上和满朝文武百官,眼直钩钩地看呆了。
半天才醒过神来,皇上便好奇地问:“爱卿这就是一只老鼠吗?
\",他接着点头说:“皇上是的,这就是一只大老鼠\"。
这回皇上立刻来了精神,传令让外国使者,立刻上朝见君。
等外国使者来到朝上,皇上告诉使者,我们认出来了,这就是一支大老鼠,好无疑问,你们回去告诉你们的国君,必须臣服于我朝,年年纳贡,别再有什么非分之想了。
从此国家安宁,外邦再也不敢侵略我国了。
通过这件事后,皇帝重赏这位官员,问他有什么要求,皇上全部答应,这位官员立刻跪到皇帝面前请罪,说:“皇上我犯了欺君之罪,真该死,便一五一十的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接着说,皇上您可以杀了我卸罪,要是觉得我有功赏我,我什么都不要,请皇上三思,就废除这六十不死活埋的法律”。
皇上听后不但不怪罪他,反而觉得这事确实不妥,还是老人智多见广,要不是有这位老人,还真国破家亡了,必须废除这项法律,还老人一个公道,皇上就按这位官员说的,修改了这项法律,另外还给这位官员加了官晋了级。
我长大了后,也看过很多书,在书中讲在秦朝有焚书坑儒的记载,还有秦始皇找长生不老的记载,就是没看到六十不死活埋的记载。
而在后来,我喜欢看历史故事,也没发现此说法在那个朝代,通过我老娘讲的故事后,我产生了一个推敲,那就是应该在宋辽时期的事,因为说,所谓的外国使臣,在秦朝没有这一说法,只有宋辽才开始出现外国使节,也只有外国开放发达,不守旧,航海先进,他们是进口了外国袋鼠,才有那么大,只有袋鼠爬在那里像牛,像鹿,又象鼠,才有这么个传说。
而且在那段历史当中,实行了这个政策时间很短,就废止了,因此文献记载很少。
我只是根据故事,个人意测而以,有不同观点专家可以纠正,本人表示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