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延迟满足效应”?

2022-10-28
4 阅读

你和小陈同一天入职,实习期你们都是月薪3000。

你和小陈做梦都想买一辆车,年轻嘛,买了车,认为不管是谈女朋友还是社交方面,都会有好处。

这天小陈兴致勃勃地告诉你,你们之前看中的那款车,现在推出了一个0首付政策,由于车价只需要15万,贷款三年,一个月月供才4500块左右。

问你有没有兴趣一起组个团?

虽然你也相中了这款车很久,外观时尚,性能优越,内饰符合你们的审美,开出去也有面子。

虽说不需要首付,可是月供是需要利息的,一个月4500块,你的工资才3000块,买得起也供不起呀。

你跟小陈说,待转正后再说吧。

又过了一段时间,你和小陈由于工作上表现得还不错,现在已经是正式员工了。

工资也从3000,提升到了5000块。

加上各种福利和业务提成,一个月6000多块也是有的。

这天小陈又来跟你商量,要不要跟他一起去买那辆车?

小陈说:“我们现在工资6500块,以后还会更多,这辆车月供才4500块,我们也有2000块生活费呀,怕什么呀!盘下它”!你被小陈说得差点就心动了。

看着楼下你开的那辆小电动车,想到了自己心仪的女神。

你觉得你或许也真的需要买一辆车了。

然后你经过理性分析,最后还是做了个决定。

先不买车。

小陈疑惑地看着你:“为什么呀”?

你给小陈算了一笔帐,买一辆车需要加油吧,需要停车位吧,需要保养维修吧,那这样的话,这辆车一个月的花费,差不多就已经顶完你的工资了”。

你看到小陈并没有做声,你继续跟他说到:“我们还不如把钱省出来,一个月可以省5000块,拿着这钱投资还好,以后有钱了,再买更好的车”。

小陈听完你的分析,淡淡地说了一句:“好吧”。

就转身出门口,然后又转过头来跟你说:“你不买,我自己买”。

小陈走后,你摇了摇头,你觉得小陈的想法太幼稚了。

毕竟你和小陈的家境并不算得太好。

现在的阶段贷款买车,确实不是最好的选择。

过了几天,小陈笑着来找你,往你身上扔了一把车钥匙说:“看吧,我买了”!你并没有感到吃惊,而是问小陈:“你想好以后该怎么做啦”?

小陈说:“怕啥?

这么年轻,咬咬牙就上了呗,有压力,才有动力嘛”!你听后也只是笑了笑,并把你的手机屏保给小陈看:“看吧,车子我就不买了,拿张图片当手机屏保激励一下自己”。

然后你就继续忙手上的工作。

下班的时候,你看到小陈约了隔壁部门的女同事去吃饭庆祝,你说你就不去了,你要回家学习了,你还让小陈玩得开心点。

毕竟你报了培训班,要学习更多的技能。

晚上你回到家,自己简单做了些吃的,就开始来到电脑前,学习一下你们这个行业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

你暗自发誓,以后有钱了,你也要买一辆好车。

由于你的工作能力提升了,领导们也有目共睹,并把你提升为小组组长,而小陈,成为了你的组员,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你和小陈的薪酬开始拉开距离。

又过了两个月,小陈找到了你:“兄弟,借我2000块,车子要买保险,还差2000不够呢”!虽然这个时候你自己骑的小电动车都不值2000块,你还是把2000块借给了小陈。

并跟他说:“平时多省点,现在养车不容易,以后还得养老婆孩子呢”!小陈说:“知道啦,放心,很快还你”。

就离开了。

后来你才知道,小陈因为买了车,各方面的生活层次都提升了,手机要用最新款的,下馆子也要去贵的,穿的衣服鞋子也要买大牌。

这看似精致的生活,足以让他捉襟见肘。

又过了几个月,你成功晋升为公司的主管,距离你入职公司,刚好两年的时间。

而小陈,依然还是普通员工。

这时候你手里已经存下了小三十万。

要买当初喜欢的车,全款也没有压力。

可你想到自己目前还是住在城中村的租房里,你就觉得,你要先买房。

你把积蓄都拿出来,购买了本市一套小户型当首付。

工资拿来交房贷。

而小陈,依然还是在租房,也给他的车租了一个车位。

你的业务能力越来越出色,人际关系也处理得不错,公司让你负责一个项目,如果成了的话,你就有5%的提成。

你看到项目书的一刻,足足有800万的预算。

于是你便开始了加班模式,白天跟客户沟通细节,晚上在公司加班修改方案。

皇天不负有心人,甲方看到你这个主管能力不错,人品也不错,便决定与你们公司达成合作意向。

后来项目顺利落地投入生产,你也如约拿到了40万提成。

这一刻,你才发现,为了这个项目,你足足努力了三个月。

房子有了,工作也稳定了,手上也有了一笔钱,这个时候,你才第一次走进了那心仪的汽车销售店,全款买下了那辆价值20万的车。

它对你来说,意义并不完全是车,而是这么多年坚持的奖励。

小陈借你的2000块,现在都没还给你,如今他的车贷也逾期了,他无奈只能考虑把车卖了,老老实实地上班。

你拍了拍小陈的肩膀,鼓励他:“年轻人,是有放纵的资本,可是过怎么样的生活,还是需要自己去努力的,迟来的,可能比早来的,要更甜”!小陈听了你的话,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而这个例子,就是“延迟满足效应”。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