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庄宗李存勖是被李嗣源等沙陀贵族密谋推翻的吗?

2022-10-29
40 阅读

是李嗣源的帝位是沙陀骑兵禁军推上去的,而且李嗣源本人大概率是不想谋逆的。

后唐庄宗李存勖灭亡后梁后,就宠幸优伶,不思进取,史称:“庄宗失政,四方饥馑,军士匮乏,有卖儿贴妇者,道路怨咨。

帝在京师,颇为谣言所属,洎朱友谦、郭崇韬无名被戮,中外大臣皆怀忧慑。

”当时后唐二位最高军事统帅,一个是李嗣源,另一个是朱守殷。

朱守殷就劝过李嗣源,说:“德业振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公可谓振主矣,宜自图之,无与祸会。

”叫李嗣源赶紧造反当皇帝,不然祸及自身,就晚了。

而且李嗣源资历非常深,功劳又特别大,他的义子如李从珂等部下石敬瑭等又在外当节度使,掌有重兵,完全有能力取庄宗而代之,但李嗣源并没有答应。

同光四年(公元 926 年),魏博赵在礼叛乱,庄宗令元行钦前往平乱,元行钦大败而归。

庄宗又遣李嗣源讨伐,李嗣源的军士刚到邺城,一帮“从马直(李存勖的亲兵)”和魏博乱兵搅合在一起参与叛乱,李嗣源派人询问,为首的张破败曰:“众议欲与城中合势击退诸道之军,请主上帝河南,令公帝河北,为军民之主。

”然后,李嗣源被乱军“请入”邺城,叛将赵在礼立马城池献于李嗣源助其谋反,李嗣源仍不顺从。

此时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说:“夫事成于果决而败于犹豫,安有上将与叛卒入贼城,而他日得保无恙乎!大梁,天下之要会也,愿假三百骑先往取之;若幸而得之,公宜引大军亟进,如此始可自全。

”另一名老将康义诚说:“主上无道,军民怨怒,公从众人则生,守节则死。

”此时李嗣源手中有三支大军支持自己,一支是自己带来的,另一支是石敬瑭,第三支是康义诚,再加上儿子李从审义子李从珂在外的军队,更重要的是李存勖的亲军“从马直”也支持李嗣源,基本上整个后唐的军队都支持李嗣源。

于是李嗣源同意造反。

这个旗帜一开,由于李嗣源军中的崇高威望,齐州防御李绍虔、泰宁节度使李绍钦、贝州刺史李绍英、右厢马军都指挥使安审通等都纷纷响应。

外加李嗣源义子李从珂也率军来到阵前听命,石敬瑭率三百骑兵向大梁进发,于是之后发生了“兴教门之变”的惨剧。

其实也不能说“惨剧”,毕竟洛阳“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的叛乱,李嗣源几乎兵不血刃的拿下洛阳,获得了帝位。

后世说李嗣源并没叛乱之心,因为最好的叛乱时间是他在洛阳担任禁军统帅时。

且李嗣源本人不认识字,李嗣源当上皇帝之后,不怎么干涉政务,只将由大臣自己解决,只可能这些大臣并无在大才,所以治理水平有限。

但即便如此后人评价;“明宗出自沙陀,老于战陈,即位之岁,年已六旬,纯厚仁慈,本乎天性。

……故天成、长兴间,比岁丰登,中原无事,言于五代,粗为小康。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