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加大对气枪的研发力度,并且装备到军队呢?
气枪对于很多70、80后来说并不陌生,作为当年市面上仅能找到能够媲美枪械的武器,在打猎方面非常地优秀,但由于国内的政策,气枪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这也让很多人不禁有一个疑问,那就是气枪自身也具备一定的攻击力,那么为何不直接装备到军队,为何国家不针对气枪进行大力研发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首先先说结论,气枪这个东西对于老百姓来说威力非常大,但对于军队而言,实在是小儿科,毕竟战争不是儿戏,每一次浴血奋战都是要死人的,所以军队不可能把依靠压缩气体制造威力的气枪作为武器。
可以说如果要不是国家的相关规定,气枪严格意义上来讲,根本就算不上枪械,像美国这种合法持枪的国家,气枪基本上只会被视为“玩具”。
甚至就算是威力较大的气枪,也不会划分到武器领域,其实说实话,气枪就算威力再大,也没有办法跟手枪做比较,更别说突击步枪或狙击步枪了,在战场上根本就没有杀敌。
气枪与传统武器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主要的性能限制来源于两点:火力持续性较差以及威力较弱。
就算没有当过兵的人,只要看过战争类电影,都会知道现代战争当中的武器基本上都是全自动的,而气枪想要实现全自动的话非常困难,其次气枪的设计与步枪相距甚远,所以想要实现全自动射击还是非常困难的,而且气枪的子弹容易体积更大,不方便携带。
如果你没有见过气枪的话,你可以把他想象成一把比较高级的水枪,在射击之前必须加大气压才可以射击,如果真的是在战场上的话,敌军人手一把突击步枪,而你拿着一把随时随地都需要加压的气枪,互射的情况下,你刚开出一枪,人家已经一梭子全打没了,你说这仗还怎么打。
其次,气枪的容器别看体积大,但持续性较差,越大就越弱,甚至弹丸打出了几个之后,气压就会变弱,威力也会越来越小,想要更换弹丸的话,还需要提前对容器进行充气,这对于战争来说根本就是送死的行为。
后来经过不断地提升,气枪也得到了进一步地改装,其中比较经典的就是一把气枪连接一个组合了柴油机和气泵的装置,使用者需要背着这个装置进行射击,虽然解决了火力的持续性,但缺点也非常明显,那就是这玩意非常地笨重且噪音极大,离几十米就能听到柴油机的声音,想要背着这玩意去打仗,估计还没见到敌军就已经被狙击手干掉了。
现在我们再来说说威力。
突击步枪的子弹动能来自发射药,同各国引燃火药产生高温燃气,以此来击发子弹,这种模式可以为子弹带来巨大的动能,再加上步枪的枪管内有膛线,可以帮助子弹提升弹道的稳定以及速度,杀伤力非常大,射击距离也非常远。
但气枪在威力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例如气枪虽然无声,但无法提供持续性火力,这个咱们上面已经说了,其次是弹丸的威力小,且射程非常短,更重要的是气枪的精准度非常差,只能在较近的距离才能保证精准度。
也就是说如果上了战场,敌人拿得都是AK-47,人均射程400米,子弹威力巨大,只要擦着边就能带走一大块血肉。
而我方则拿着气枪作战,别说杀敌了,100米以外弹丸压根就碰不到人,更夸张的是,200米以外就算弹丸打到敌军身上也不会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从以上分析就可以看出,气枪除了近距离埋伏打猎以外,想要在战场上杀敌是不可能的,除非全面改善缺点,并针对性地升级,克服了以上所有问题后,才可以真正发挥作用,但想要拿着去杀敌,这辈子估计是够呛了,除非你提前跟敌军商量好,双方都只能拿着气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