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宪宗子嗣数量仅次于朱元璋,还有人抓着万贵妃不放?
万贵妃,历史上被黑得最惨的妃子之一,史书将她描述成“打胎小分队”队长,明孝宗朱见深的妃子怀一个孩子,她就打掉一个,差点让明宪宗朱见深绝嗣。
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了,明宪宗有多达十四个儿子,而且其中没有一个是被万贵妃害死的,真实的万贵妃虽然有点嫉妒心,但不至于残害妃子及皇子,她其实是个为人善良的贤内助。
万贵妃本名万贞儿,山东诸城人,她的父亲万贵本是县里的一名小吏,在她四岁的时候因为犯罪而被贬黜外地。
为了让万贞儿日后有所依靠,万贵便托人将她送到宫中当宫女,成为孝恭孙皇后(明宣宗朱瞻基第二任皇后,也就是后来的孙太后)的贴身侍女,由于她乖巧懂事,孙皇后十分喜爱她。
正统十四年,发生了一件大事,明英宗朱祁镇贸然亲征,结果战败被瓦剌俘虏,为了顾全大局,孙太后拥立朱祁镇的异母弟朱祁钰为帝,同时册立朱祁镇之子朱见深为太子。
其实,孙太后只想把朱祁钰当个过渡品,等朱祁镇回来了,还是要重新继位的。
由于朱见深年幼,没有人照顾,孙太后便将时年十七岁的万贞儿派去照顾朱见深,两人自此之后就一直在一起,万贞儿给了他无微不至的照顾,而他也对万贞儿产生了极大的依赖。
后来,朱见深经历了大起大落,先是被叔叔朱祁钰给废掉太子之位,夺门之变后朱祁镇复位,他又重新被立为太子。
总之,不论发生什么事情,万贞儿一直陪伴在朱见深左右,久而久之,朱见深就对万贞儿产生了感情,这种感情像是母子,又像是恋人。
大约在朱见深十五六岁的时候,他与比自己大十七岁的万贞儿第一次发生了关系,自那之后,万贞儿便成为了他的女人。
1464年,明英宗朱祁镇去世了,十七岁的朱见深继位为帝,是为明宪宗,他继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算册立心爱的万贞儿为皇后,但他的生母周太后不同意立一个三十四岁的宫女为皇后,他便退而求其次,将名门之女吴氏立为皇后,将万贞儿立为贵妃。
事实上,早在朱见深继位之前,他的父亲朱祁镇就将吴氏、柏氏和王氏三名淑媛挑选入宫,准备选择一个作为太子妃,后来他看中了吴氏,只不过他没有等到朱见深大婚那一天就去世了。
这三人之中,吴氏成为皇后,其他两人则成为妃子,但地位都没有万贵妃高,据说朱见深专宠万贵妃,晚上只跟万贵妃睡觉。
吴皇后嫉妒万贵妃受宠,自己却受到冷落,于是故意找万贵妃的茬,万贵妃被她激怒之后,顶了一句嘴,她便以此为借口,将万贵妃给杖责了。
作为皇后,当然有惩罚妃子的权力了,而万贵妃也确实以下犯上了,但得知消息的朱见深心疼万贵妃,恼羞成怒之下竟然废掉了吴皇后,此时距离吴皇后成为皇后,只不过短短一个月而已。
吴皇后被废之后,朱见深迫于压力,便立王氏为皇后,王皇后也不得宠,但她鉴于吴皇后的教训,一直都比较老实,甘愿当个摆设,因此地位稳固。
从这时候开始,万贵妃就成为了朱见深的唯一,她在成化二年(1466年)为朱见深生下皇长子,但这个孩子还没来得及取名字就早夭了,由于她年纪大了,因此自那之后她就再也没有怀过孕了。
以万贵妃的孩子去世作为分界点,史书上对她的记载开始发生扭曲,将她描述成一个善妒杀嗣之人。
在明史中,都对万贵妃残害妃子、皇嗣之事有所描述。
由于万贵妃无法生孩子,朱见深迫于群臣压力,开始临幸其他妃子、宫女,但万贵妃担心别的女人生下皇子之后,会威胁自己的地位,便给那些怀孕的妃子、宫女强行灌下堕胎药,致使许多皇嗣胎死腹中。
掖廷御幸有身,饮药伤坠者无数。
史书中还说,明孝宗朱佑樘就差点死在母亲纪氏腹中。
纪氏原本只是个小小的内藏库宫女,却很有才华,有一次朱见深来到内藏库,被她的美貌和才学所吸引,于是临幸了她,后来她就怀孕了。
万贵妃得知此事后,就派一个宫女去给纪氏堕胎,但那宫女心疼纪氏,就谎称纪氏只是生病导致肚子变大的,而不是怀孕了,万贵妃这才放心,但依然将纪氏打发到安乐堂去居住,防止朱见深再见她。
后来,纪氏生下皇三子朱佑樘,这让万贵妃十分抓狂,于是派遣一个叫做张敏的太监去溺死朱佑樘,张敏可怜朱见深还没有皇子,于是将朱佑樘交给废后吴皇后抚养,然后回去禀告万贵妃,说他已经溺死朱佑樘了。
一直到朱佑樘六岁的时候,有一次朱见深对张敏说,自己年纪大了,还没有儿子,这可怎么办?
张敏便将朱佑樘之事告诉朱见深,朱见深十分高兴,于是去见了朱佑樘并为其取名,还将其身份公之于众,以此防止万贵妃迫害。
眼看不可能再杀死朱佑樘了,万贵妃心生一计,将朱佑樘的生母纪氏毒死,这样就可以将朱佑樘当做自己的孩子了。
另外,史书还说朱见深的皇二子朱佑极在三岁的时候,也被万贵妃毒死了。
那么,万贵妃残害妃子、皇嗣之事,是不是真的呢?
当然是假的了,就以朱佑樘作为例子,关于他和母亲纪氏的故事,我们从大臣的奏折和笔记中可以一窥究竟。
史书中说,朱见深听张敏说自己还有个儿子,于是连忙跑去看,发现朱佑樘长得非常像自己,于是连忙认下了这个儿子。
这是不符合常理的,因为根据朱见深和朱佑樘的画像来看,两人长得一点都不像,并且朱见深作为皇帝,皇嗣之事关系重大,他也不可能在没有搞清楚血缘关系的情况下,就随便认儿子。
事实上,从一开始,朱见深就知道纪氏怀孕了,也知道朱佑樘的存在。
根据内阁首辅商辂的奏折,以及兵部尚书尹直的笔记,我们可以知道,朱见深早就知道纪氏怀孕了,只不过因为万贵妃吃醋,朱见深便以纪氏生病为由,将其安排到安乐堂居住,后来纪氏生下了儿子朱佑樘,朱见深让其抚养,还派人去照顾,但对万贵妃隐瞒了这件事。
等朱佑樘长到六岁的时候,乾清宫发大火了,朱见深觉得自己隐瞒皇子之事(那时候他就朱佑樘这一个儿子)惹怒了上天,这才将朱佑樘公之于众。
万贵妃得知此事后,还埋怨朱见深隐瞒自己,但她依然热情接纳了纪氏和朱佑樘,对这母子俩十分照顾,她甚至亲自负责抚养朱佑樘,这让首辅商辂十分赞许,将这事记载在了自己的文集中。
重以贵妃殿下躬亲抚育,保护之勤,恩爱之厚,踰于巳出。
凡内外群臣以及都城士庶之门闻之,莫不交口称赞,以为贵妃之贤,近代无比,此诚宗社无疆之福也。
至于说,纪氏为何会死,则是因为她当时已经生病了,万贵妃为了照顾她,还将她安排在自己的宫殿附近居住,也方便朱佑樘尽孝,这事在当时也有很多人知道,有很多大臣就此事上奏折赞扬万贵妃。
但外间皆谓,皇子之母因病另居,久不得见,揆之人情事体诚为未顺。
伏望皇上勅令就近居住,皇子仍烦贵妃抚育,俾朝夕之间便于接见。
有人可能要说,朱见深为何要对万贵妃隐瞒朱佑樘,其实这很好理解,万贵妃作为一个没法再生孩子的女人,当然有些吃醋,但朱见深很爱她,为了照顾她的感受,这才让人秘密抚养朱佑樘。
也就是说,朱佑樘是朱见深藏起来的,并不是万贵妃迫害所致。
并且,皇二子朱佑极之死,跟万贵妃也没什么关系,道理其实很简单,朱佑樘出生的时候,朱佑极还活着,万贵妃如果要选个人迫害,理应是朱佑极,因为纪氏只是怀孕,还不知道是男是女,万贵妃不可能分不清主次。
再者说了,如果万贵妃真的残杀妃子、皇子,朱见深怎么可能还会爱她,难道朱见深真的想绝后吗?
事实上,造成朱见深早期子孙单薄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他对万贵妃的专宠,他一直希望万贵妃能生下一个儿子,在万贵妃生下儿子之前,他保持了最大程度的克制。
一直到万贵妃四十七岁了,朱见深也三十岁了,他见自己只有一个儿子,这才改变想法,开始频繁临幸妃子、宫女,又连续有了十一个皇子。
试想,如果万贵妃真的一直在残害皇嗣,那朱见深怎么可能有这么多儿子呢,要知道这些皇子很多都是低级别嫔妃和宫女所生,万贵妃想要迫害她们,简直易如反掌。
那么,万贵妃是怎么变成一个“坏人”的呢?
在明实录当中,并没有对万贵妃残害妃子、皇嗣之事有所记载,清朝时期修明史的时候却突然出现了,而造成这一切的人,是一个叫做毛奇龄的人。
毛奇龄是明末学者,写了一本叫做《胜朝彤史拾遗记》的野史笔记,书中对万贵妃残害妃子、皇嗣之事进行了指控。
清朝时期,明史的修订工作开始了,朝廷就请毛奇龄出来担任编修,他就将自己书中的内容不分真假,全部给写进了明史。
那么,毛奇龄怎么会知道万贵妃在宫廷中的故事呢?
他当然不知道了,他其实也是抄的别人书中的内容,而这个人就是万历年间的学者、东阁大学士于慎行。
于慎行写了本书,名字叫做《古山笔尘》,他在书中对万贵妃的恶性进行了批判,比如有这么一段记载:纯皇之诞孝庙也,时万贵妃宠冠后廷,宫中有孕者,百方堕之。
孝穆太后旧为宫人入侍,已而有孕。
贵妃使医堕之,竟不能下,乃潜育之西宫,报曰:“已堕。
”上不知也。
在《古山笔尘》之前,没有任何关于万贵妃恶性的记载,那于慎行不是成化年间人,他是怎么知道这些事情的呢?
其实,于慎行也不确定万贵妃是不是坏人,他担心别人说他胡编乱造,所以在书结尾加了一句话,说自己是听一个老太监讲的,时间是在1584年。
这就十分可笑了,1584年距离成化年间足足有一百多年,一个太监怎么可能可能知道一百多年前的事情呢?
与于慎行同时代的人中,有个学者叫做沈德符,他就对于慎行的书非常不屑,还说了自己的理由:宦官向来喜欢以讹传讹,他每次听到类似的故事,经过查证之后,发现十有八九都是假的。
这个观点被记载在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中,而《万历野获编》向来被认为是可信度比较高的史料,《古山笔尘》与之根本没法比。
回过头来说毛奇龄,他在明史中关于万贵妃的记载,几乎原封不动地抄袭于慎行,并将从老太监那里听来的这句话给删掉了,野史就这样变成了正史,万贵妃的恶行也开始人尽皆知。
毛奇龄作为一个有机会参与编纂史书的学者,他为何要抹黑万贵妃呢?
其实,毛奇龄这么做的目的,那就是通过抹黑万贵妃的方式来丑化明朝皇帝,从而凸显出清朝皇帝的光辉形象,也就是说他是在巴结清朝统治者,毕竟他作为明朝遗老,为了生存和发展,也是需要有所表现的。
明史修完之后,乾隆帝在读到万贵妃传记这一部分的时候,感到非常不可思议,于是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毛奇龄说了假话,于是写了篇文章,名字叫《驳明宪宗怀孕诸妃皆遭万妃逼迫而堕胎》,给万贵妃洗白。
可见,万贵妃残害妃子、皇嗣这件事,连清朝皇帝都不相信。
那于慎行为何要抹黑万贵妃呢?
其实,于慎行抹黑万贵妃是为了吹捧朱见深,因为朱见深对文人特别好,他在位的十八年时间里,文人受到了极大的尊重,接近宋朝对待文人的态度,但他做了很多错事,于慎行作为文人的代表,觉得需要找个人垫当背,而万贵妃得到专宠,这个锅由万贵妃来背,再合适不过了。
那么,万贵妃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真实的万贵妃,虽然有点女人都有的嫉妒心,但本质不坏,很多事情都是朱见深专宠她造成的,这跟她并没有太大关系。
比如说,吴皇后被废,就不是万贵妃的陷害,是朱见深为了维护她而一意孤行的,当时包括周太后等人在内的长辈们,都是十分反对的。
再比如说,朱佑樘长到六岁才被大家所熟知,这也是朱见深干的,目的是为了照顾万贵妃的感受。
但是,这些事情因为性质比较敏感,而给了于慎行等人抹黑万贵妃的机会。
其实,万贵妃是个很善良之人,她没有残害过任何人,而且对人很友好,虽然有时候有些妒忌心,但还算是顾全大局,尤其在皇嗣这件事上,她不敢稍有放纵,不然她也不会接纳朱佑樘并亲自抚养。
并且,万贵妃对朱见深的感情也是非常真挚的,能得到专宠的女人,必定不会是个残害妃子、皇嗣之人,而是个贤良淑德的女人。
万贵妃还极有可能是朱见深的贤内助,在很多事情上帮助了朱见深,比如朱见深突然开始频繁临幸其他妃子、宫女,从而生下更多儿子,就有可能是因为万贵妃的劝说,因为只有得到她的首肯,朱见深才不会觉得对不起她。
1487年,五十七岁的万贵妃因病去世,朱见深悲痛欲绝,还对人说,贞儿已去,我也不久矣。
数月之后,朱见深果然去世,享年四十岁。
虽然万贵妃与朱见深相差十七岁,但种种迹象表明,两人是真爱,万贵妃也不是我们所熟知的恶妇形象,因为伤及到朱见深利益的事情,万贵妃是不会做的,朱见深也是不会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