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围城效应”?
你想做点小生意,不知道做什么好,便去你们当地开发区考察,这天,你看到有一家便利店在转让。
你觉得这个生意不错,周边有很多楼盘在新建。
于是想盘下来,自己两夫妻一起经营。
你老婆说,先不要急,观察几天看看人流量和周边环境如何再做打算。
于是你用了三天的时间,在这家店外面看人流量,还有进店的人次。
你觉得人流量挺好的,就跟老婆说:“这以后就是我们的店”。
你和店主谈好了价格,连铺带货带货架,转让费5万块。
自己也再添置一些货物,就可以营业了。
开业期间,你只是低调地换了个招牌名字,并没有大搞开业仪式。
第一天的销售额还可以,毕竟很多亲朋戚友过来捧场,这天你忙得不亦乐乎。
到了第二天,销售额就降下来了。
第一个月,大概每天也就1-2千销售额,利润也有好几百。
你和老婆觉得,这个收入也比上班要好。
所以打算好好做。
可从第二个月开始,销售额就像二月的梅雨天气,一路阴跌。
你和老婆也感到疑惑,为什么生意会这么淡?
明明盘下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市场调查。
于是你决定,再认真做一次周边的市场调查。
这不考察不知道,一考察吓了一跳。
原来周边又陆续开了几家便利店,还有一家大超市,一家小型生活超市,你店里有的东西,他们也有,你店里没有的东西,他们还有,你的便利店的可替代性强。
而附近的的新楼盘暂时入住率太低,小区的人流量很少,更多的是附近的厂房的人员比较多。
而这类人群更喜欢去附近的大超市购物,毕竟东西更便宜,可供选择的量也大。
了解了这些后,你才知道上一任店主要转让的真实理由了,并不是因为另有发展,而是因为这里的各方面配套还不是特别完善,居民数量少一些,简单来说就是还没热闹起来。
这时候摆在你的面前就有两条路,一条是继续艰难经营,等待3年时间这片区域慢慢热闹起来。
第二条路就是趁现在还不是亏损太多,先转让出去,去人流量更多的区域开店。
最后你和老婆商量,等待这里热闹起来的风险更大,毕竟谁也不是先知,不愿意担这个险,还是转让更符合古人那句: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于是第二天你就把转让的告示贴了出去。
过了半个月,有一个操着外地口音的不速之客找到了你,表达了想盘下你们便利店的想法。
你从他嘴里了解到,他原来是想盘下来开一家连锁的便利店,卖一些中高档的零食为主,看中了附近这周边的楼盘,觉得你们店面这个位置还可以。
你说可以,但是转让费需要6万。
他楞了一下,并开始与你讨价还价,最后以5万的转让价,你把店面盘给了他,包括店里所有的货物。
最后你和老婆粗略算了一下,这三个月来,你们净亏损了1万多块,还好不是特别多,就当是买个经商的经验。
而这家店面就相当于围城,有人想出来,也有人想进来。
这个例子,就是我们常说的“围城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