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因为宋真宗封禅泰山,后世皇帝才不屑于继续封禅的吗?
封禅是什么?
是肯定统治者对民族发展的功绩,向上天汇报对华夏大地的贡献,进一步推动文明前进的无上荣耀。
因为宋真宗泰山封禅,后世皇帝才之所以不屑于再去泰山封禅确实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除了文化认同的原因还有经济发展和军事建树的重要原因。
昔日秦皇汉武作为首倡,武功赫赫,威孚海内,奠定了泰山封禅的神圣地位,可以说和封禅之举属于互相成就。
其次汉光武帝重整山河,不但团结了大部分世家大族的利益,维护了当时统治根基,还延续了汉文化的正统,使进取、尚武的精神继续得以发扬,封禅也算说的过去。
接下来唐高宗李治,靠他爹李世民留给他的贞观遗风,灭西突厥、百济、高句丽,也可以说开疆拓土,后世对他评价不高主要原因是他爹太耀眼了,但总算没有辱没门风,在我心中唐高宗的封禅可以说是封给他爹的。
最后的唐玄宗李隆基,这个已经争议较大了,前期励精图治,将帝国的极盛宣扬到全世界,对各民族包容的胸怀,灿烂的艺术文化,以及强大的武力,放眼望去没有一个亚洲文明能达到当时的高度。
这时封禅的玄宗只是一个符号,真正的主角是民族的精英和其他文明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可及崇拜。
至于宋三,我就呵呵了,可以说泰山以他为耻,封禅自他而绝。
他除了靠脸皮厚封禅?
还能靠什么?
? 靠《澶渊之盟》么?
靠对治世能臣“寇准”的迫害么?
虽然宋朝得国不正,但好赖也终结了五代十国的乱局,使汉人摆脱了 “两脚羊” 的命运,但人家宋大赵匡胤都没敢去泰山,真不知道宋三怎么舔着脸去的。
再后面的时间嘛,我个人认为人家既然都已经征服了中原大地,那么践踏和否定你的文明成就也是必要手段,乃至满清已达到炉火纯青,他们不愿、也不敢承担起这个文化认同的后果,只能藏在意识最深处小心提防。
最后必须补充下明朝,这个原因太复杂,和宋三儿的直接关系已经不大了,主要还是因为皇帝和士大夫争权导致无休止的内耗,自从勋贵集团陨落在土木堡之后,皇帝只能利用宦官集团去制衡士大夫阶层。
初期明太祖没去是也许因为出身,但到了朱棣连太宗封号都没混上,就更别指望控制文化阶层的士大夫们完全支持了,他们绝对不能容忍再出现一个有无上威望的帝王,即使重修《永乐大典》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