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黑粉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是什么?

2022-10-31
22 阅读

玉米黑粉病近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发生,主要是人们预防工作做得好,播种前种子药剂处理、土壤处理、生长期喷药预防等。

有效地控制住了黑粉病的发生。

玉米黑粉病病原:为玉蜀黍黑粉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病状:玉米整个生长期地上部分均可受害,但在抽雄期症状表现突出。

植株各个部位可产生大小不一的瘤状物。

初期瘤外包一层白色发亮的薄膜,后呈灰色,干裂后散出黑粉。

黑粉可传播到别的植株上为害。

发生特点:以病菌的厚垣孢子在土中或病残体及堆放的秸秆上越冬,越冬的厚垣孢子萌发产生小孢子,借气流和雨水、昆虫传播。

从植株幼嫩组织、伤口、虫伤处侵入为害。

形成的病瘤散出大量黑粉,传到别的植株上扩大为害。

高温干旱、施氮肥过多,病害易发生。

防治方法:1、药剂拌种。

可选用粉锈宁乳剂、三唑醇、戊唑醇、硅噻菌胺、烯唑醇、咯菌腈、氰烯菊酯、丙硫菌唑、咪酰胺等按药剂量和种子量比例拌种。

2、播前有条件整地的施入杀菌剂。

3、生长期间喷药防治。

4、发现黑粉病,及时除去带出地外处理,防止扩散传播蔓延。

5、对易发病的地块,换茬种植其他农作物。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