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哲学中,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是什么意思?对此你怎么看?
①意识能动性的含义:所谓意识的能动性,是说意识本身的发展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它不仅具有能动地反映世界的能力,而且具有能动地改造世界的作用。
这种意识的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一切事情是要人做的,”“做就必须先有人根据客观事实,引出思想、道德、意见,提出计划、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方能做得好。
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
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445页)这种区别于物的特点,我们通过它的具体表现能够看得更清楚。
首先,意识是主体对世界的观念把握。
其次,意识总是从主体需要和利益的角度把握世界。
再次,意识又总是随着主体的历史发展而不断扩大的。
②意识能动性的具体表现:第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根据实践的需要,带着一定的主观倾向和要求,抱着一定的动机和目的。
人们在活动之前预见制定的蓝图、目标、活动方式和活动步骤等等,都是人们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这些都是任何动物所不具备的。
蜜蜂的建造蜂房的本领使人们羡慕、赞叹,但是人们建筑的房屋无论如何简陋,也比蜜蜂文明,因为他在造成房子以前,早在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第二,意识活动的主观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由感性认识能力上升到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第三,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能够把从实践中形成正确思想,再通过实践把它变成现实,把精神的东西变成物质的东西,在自然界打上人类“意志的印记”。
列宁说:“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列宁全集》第38卷第228页)就是这个意思。
第四,意识发展的前进性意识本身也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动物没有意识,它意识不到自己的历史,因而也没有历史发展的追求。
人们的意识都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断追求主观世界的丰富和发展,不断摆脱对事物和规律知之不多和知之不全的状态,挣脱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使意识的能动性提高到新的阶段,在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五,意识对于人体出现活动的控制关于意识或心理活动对于人体生理和病理活动的作用,人类早就有所认识。
我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和实践,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贡献。
科学发展提供的许多事实证明,人的心理过程一方面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另一方面又积极地作用于人体的生理过程。
③意识的能动作用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实现意识是观念形态的东西,它自己不能直接反作用于物质世界。
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变成物质力量作用于客观世界,才能表现出自己的反作用来。
正如马克思所说:“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
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第152页)所以,实践是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实现主观反作用于客观的基本途径。
要实现意识的能动作用,还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必须以遵循客观现实和客观规律为基础,这后一点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