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已现两例“热射病”,为什么说严重可能要命?

2022-11-01
7 阅读

“热死人”不是开玩笑的,热射病死亡率最高可达80%。

下面是安徽省阜南县第三人民医院的真实案例。

今年夏天异常炎热。

阜南县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了两例热射病患者。

  黄老伯今年86岁,是位独居老人,被发现时已经昏迷。

家人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到达医院时,黄老伯体温已高达40℃,并且呼吸急促,同时伴有明显意识障碍和身上多处瘀血斑。

值班医生立即询问黄老伯发病前的情况。

原来黄老伯长期独自生活在高温、高湿、密闭的家中,经初步评估判断,黄老伯可能出现了典型的热射病,于是立即启动标准热射病救治流程。

  得知黄老伯的病情后,医院组织科室医生进行病情评估讨论,经检查化 验得出的结果,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判断黄老伯因为热射病已导致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肾功能、肝功能等在内的多器官功能损伤,并且合并出现横纹肌溶解、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

病情危重,医院立即给予降温、快速液体复苏、气道保护与氧疗等有效治疗。

经过全力抢救,黄老伯神智逐渐转清,器官功能逐步恢复。

  当日,80岁的马老伯也因为中暑昏倒在自家院里,被送到急诊科。

到达医院时,马老伯体温已经高达41.5℃,并且有休克、呼吸衰竭、意识障碍等症状。

医院第一时间开通绿色通道启动急诊救治流程,给予患者抗休克、扩容、降温等处理。

由于病情严重,马老伯被转入重症监护室,经过全力抢救,马老伯最终脱离生命危险。

  该院的医生表示,在持续高温闷热的天气里,人们经常会说“热死人了”,这并非一句玩笑话,因“中暑-热射病”导致昏迷乃至死亡的案例,今年在全国已发生多起,因此在高温高湿密闭环境下出现头晕乏力、精神恍惚、严重的口渴和出汗多等先兆症状时,应尽快转移到阴凉环境下,多喝含盐分的饮料或水,从而避免发展到热射病。

如出现体温持续升高甚至超过40℃、头痛、肌肉痉挛、呼吸浅快、恶心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如发现有昏迷、极度虚弱、意识模糊、癫痫等情况的患者,应立即送医。

类似的情况,在安徽阜阳也不是个例。

今年阜阳市人民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急诊科均收治了多例中暑、热射病病例。

  中暑分为三大类: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度中暑。

通俗理解,热射病是最危险、最严重的中暑类型。

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和接近40度甚至40度以上体温。

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会相继损伤,导致多器官衰竭乃至死亡。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老人、儿童、孕妇,以及高温作业人群,都是热射病的高危人群。

降低热射病病死率的关键在于预防,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避免高温(高湿)及不通风的环境、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避免脱水发生。

出现中暑症状,不可掉以轻心。

应立即将病人移到阴凉处,并保持周围通风,服用一些解暑药物,还可在额头和太阳穴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将病人转送医院救治。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