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坂坡围攻赵云的四员猛将,武力如何?他们最后都是怎么死的?
赵云长坂坡一战可谓惊心动魄、震撼人心。
赵云怀里揣着幼主阿斗,在几万曹军中往外冲。
曹操见赵云英勇无畏,欲收服赵云,就不许士兵放冷箭。
这样,赵云所向披靡,杀到了曹军的大阵外围。
几十名曹将围堵赵云,被赵云枪刺剑砍,一口气杀死了五十多名。
赵云的战马如狂风一般冲向阵外,眼看就要突围而去。
突然,赵云“噗通”一声,连人带马跌入一个陷坑之中。
曹操的大将张郃想趁机取利,就挺枪直刺赵云。
千钧一发之际,一道红光闪过,赵云的战马凭空一跃而起,跳出坑外。
张郃一贯作风就是小心谨慎,他一看情况有点异常,就赶紧退回去,不再纠缠赵云。
但是,此时此刻却有人不知好歹,继续围堵赵云。
我们看《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张郃见了,大惊而退。
赵云纵马正走,背后忽有二将大叫曰:“赵云休走!”前面又有二将,使两般军器,截住去路。
后面赶的是马、张,前面阻的是焦触、张南,都是袁绍手下的降将。
这里提到的马、张二将是指马延和张闿。
他们在曹操平定河北,打败了袁氏兄弟的时候,投降了曹操。
由此可见,当时围攻赵云的四人是马延、张闿、焦触、张南四将。
这四将应该不是“打酱油”的角色。
因为他们以后还要再现于战场之上。
“打酱油”的角色是指一露面就被斩杀的,专门跑出来送人头的。
像:邓茂一露面就被张飞斩杀,程远志一露面就被关羽斩杀,潘凤、俞涉一露面就被华雄斩杀,张虎一露面就被韩当斩杀……这样的战将不计其数,属于不入流的战将,就不一一列举了。
像张闿、马延、焦触、张南这样参加了几次战斗,最后才被高手斩杀的,起码应该算是三四流战将。
但是,他们倒也称不上什么猛将。
猛将起码也应该是二流以上高手吧?
他们四人,都是被一流高手秒杀的,所以他们即使多次参加战斗,也称不上猛将。
至于什么时候被斩杀,那就看运气的好坏或者说是剧情的需要了。
无论如何,以赵云当时表现出来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武功修为,他们四人还敢于前赴后继踏着他人的尸体冲上去。
这份勇气的确是可嘉的。
令人欣慰的是,他们这次的运气还真是不错,他们在赵云的手下都做到了全身而退。
个中原因可能就是:赵云已经疲劳作战一整天了,精疲力尽了,已经是强弩之末了,所以没有能力也没有心情去斩杀他们了。
赵云当时考虑的就是:赶紧冲出包围,把刘禅带回去就是胜利,就是不辱使命了。
至于多斩杀一个敌将,少斩杀一个敌将,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那么,这四将后来的命运如何呢?
以他们不知天高地厚的性情,很快就交代了。
先一步走向黄泉路的是焦触和张南。
话说曹操把战船连在一起,这样就平稳如陆地了,士兵也就不怕风浪的颠簸,晕船现象也荡然无存了。
曹操自鸣得意地说:“诸将都是北方人,不惯乘舟,只有这样,才能乘风破浪渡过大江之险。
”曹操话音刚落,焦触和张南就鄙吝复萌了,没有自知之明,又不服别人的老毛病又犯了,就声称自己也善于乘舟,自告奋勇要乘小船,去袭击江南水寨,斩杀几个敌将再回来。
意思就是要替曹操耀武扬威一番。
曹操觉得这个提议不错,就派给他们二人二十条小船,五百多名士兵。
于是,焦触和张南意气风发地前往江南袭击周瑜的水寨。
周瑜手下的大将韩当和周泰出来迎战。
俗话说得好:“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
”周泰和韩当乃是水战一流高手,他们举手间斩杀的自以为是的焦触和张南。
我们看《三国演义》:焦触捻长枪与韩当交锋,当手起一枪,刺死焦触。
张南挺枪立于船头,两边弓矢乱射。
周泰一臂挽牌,一手提刀。
两船相距七八尺,泰飞身一跃,直跃过张南船上,手起刀落,砍张南于水中。
焦触和张南这下领教了水战的滋味了,只不过为时已晚了。
这辈子没有机会去总结经验和教训了。
马延和张闿则比焦触和张南多活了几个月。
赤壁之战,曹操失败后仓皇北逃,在乌林小道中了东吴大将甘宁的埋伏。
曹操正惊慌失措之际,马延和张闿带领三千士兵前来护驾。
我们看《三国演义》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忽见一队军马,屯在山坡前。
徐晃出问,乃是袁绍手下降将马、张,有三千北地军马,列寨在彼。
当夜见满天火起,未敢转动,恰好接着曹操。
操教二将引一千军马开路,其余留着护身。
操得这枝生力军马,心中稍安。
马、张二将,飞骑前行。
不到十里,喊声起出,一彪军出。
为首一将,大呼曰:“吾乃东吴甘兴霸也!”马延正欲交锋,早被甘宁一刀斩于马下。
张挺枪来迎,宁大喝一声,张措手不及,被宁手起一刀,翻身落马。
就这样,马延和张闿成了曹操的替死鬼。
马延、张闿、焦触、张南四将在长坂坡围堵赵云。
赵云当时因为急于突围,而无暇顾及,没有斩杀他们。
他们就对自己的武力值产生了错误的评估,认为他们还真的能联手打败赵云;觉得自己差不多可以晋级一流高手了。
因此就在以后的战争中,表现出踊跃向前的样子,结果就先后死于东吴大将之手。
所以古人说:“人贵有自知之明。
”是很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