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的年号都有何寓意?

2022-11-01
1 阅读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专制王朝,从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算起,到1912年溥仪逊位为止,经历12位皇帝,总计296年,使用过13个年号。

时间最长的年号是“康熙”,长达61年,最短的是“宣统”,仅仅3年。

清朝年号或由皇帝亲裁、或由翰林学士拟好几个再由皇帝圈定,均仔细斟酌,不能和前代年号重名,也要饱含意义,最好是深入浅出、让天下百姓都能明白年号的含义,并朗朗上口,便于传播。

1.天命——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于公元1616年在赫图阿拉城建立后金,自称“天命汗”,有“受命于天”的意思,也宣示着从此以后后金要和明朝分庭抗礼了,开创了清朝的基业。

2.天聪——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于1627年开始使用,一个“聪”字概括了皇太极才具聪睿的特点。

但“天聪”和“天命”其实不能算作年号,更不是谥号和庙号,只能是一种称号吧,毕竟那时还是后金,统治者称自己为大汗而不是皇帝,还是塞外少数民族的割据政权,还没有进军中原、一统华夏的雄心壮志。

3.崇德——也是皇太极使用的年号,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后金为清,建立清朝,同时改元“崇德”,有“崇尚德化”的含义,也代表了此时爱新觉罗家族已经不满足于与明朝分庭抗礼、两国并立的局面,已经有逐鹿中原的想法了。

4.顺治——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于1644年开始使用,此时大清刚刚定鼎北京,天下未定,有“顺民意、求大治”的含义,当然也可以理解成“顺利治理”比较通俗的意思。

此年号有抚慰的用意,以便招抚南方明朝的抵抗力量。

5.康熙——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于1662年开始使用,共计61年,是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有“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

此时天下初定,朝廷应采用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以求长治久安,年号也有宣示皇帝任内施政方向的作用。

6.雍正——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于1723年开始使用,胤禛即位前被封为雍亲王,有“雍亲王得位正”的意思,以辟谣民间说其得位不正的风声。

但这个表述太过露骨,反而有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让人不免怀疑,感兴趣的话可以日后再说此事。

7.乾隆——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于1736年开始使用,共计60年,是历史上使用时间第二长的年号,仅次于康熙,有“天道昌隆”的意思,也可理解为“乾运兴隆”。

在父祖两代的苦心经营下,大清已步入盛世,蒸蒸日上,乾隆应该是历史上最幸运的皇帝了。

而在乾隆60年禅位给嘉庆帝后,虽然在全国已经改元“嘉庆”了,但乾隆帝仍继续把持着清朝军政大权,北京紫禁城内仍保留“乾隆”年号,直到乾隆驾崩、嘉庆亲政为止。

因此“乾隆”是中国皇宫内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

8.嘉庆——清仁宗爱新觉罗永琰于1796年开始使用,永琰即位前被封为嘉亲王,可以简单理解成“嘉亲王登基,普天同庆”的意思。

乾隆60年,为了不超过祖父康熙帝的在位时间,以示尊重恭孝,乾隆帝决定内禅皇位给十五子永琰,并将其改名为“颙琰”,并亲定年号为“嘉庆”,因此嘉庆是清朝唯一由前任皇帝在位时亲自指定给继任皇帝的年号,包含老皇帝对新皇帝的“嘉许”“嘉勉”之意,而“庆”字则应该是老皇帝对自己选择到一位优秀的继承人的自我庆贺吧。

9.道光——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于1821年开始使用,有“光大道统”的意思,也可理解成“大道光辉”,清宣宗在位30年,总体上比较平庸,而“道光”的年号在清朝诸帝年号的含义中也较为空泛,与他的一生事迹恰好契合。

10.咸丰——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于1851年开始使用,取“普天丰足”的意思,普天之下,大家都能丰衣足食,“咸”有“普遍”的意思。

道光年间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人打破了国门,朝廷割地赔款,财政匮乏,已呈衰落之势。

文宗即位,以求富足为首要,取年号“咸丰”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吧。

11.同治——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于1862年开始使用。

咸丰帝驾崩后,两宫太后慈安、慈禧,联合恭亲王奕䜣发动辛酉政变,逮捕了顾命八大臣,杀了肃顺,将原拟的“祺祥”年号废除,改为“同治”,隐含着两宫太后与众大臣共理朝政之意。

太后垂帘听政,但并不专断,要平衡好各方政治势力,与亲贵大臣共同治国。

12.光绪——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于1875年开始使用,“光”是“光大”的意思,“绪”字有“统绪”的意思,所以年号中使用“绪”字表示是外藩迎立,于载湉的身份比较贴切合适。

同治帝被亲妈精神折磨,吓死之后无子,为便于自己继续掌握朝政,慈禧将自己妹妹家的孩子载湉立为皇帝,此乃兄终弟及,有“光大统绪”的含义在里面。

13.宣统——清朝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于1909年开始使用,有两种含义:一是“宣告一统”,此时大清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各地革命党人风起云涌,反清浪潮席卷华夏大地,用年号“宣统”表现了满清权贵依然在强调爱新觉罗家族统治的合法性,还要万年继续下去;二是“宣告统绪”,德宗载湉死后也无子,迎立醇亲王载沣也就是德宗弟弟的儿子溥仪为帝,慈禧懿旨中明白宣告,溥仪入继为穆宗之子,兼祧德宗。

根据慈禧的意思,这是明明白白宣告统绪,防止辅政的醇亲王模仿明世宗大礼议的故事,以皇帝“本生父”的身份,在宗法上引起争议。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