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早婚现象普遍,为什么越贫穷结婚越早?
我们老家那边,如果没读大学,男孩一般会在25岁左右成婚,女孩会更早一点。
我有个堂哥,今年不到45岁,已经做上爷爷了。
他自己是22岁结婚生子,两个儿子也是早早结婚。
他的想法就是:早早让孩子结婚,才算把他们养成人了,才能放心地让他们出去闯荡。
很多希望孩子早点结婚的家庭,都报有类似的想法:1、孩子辍学早,早婚有利于他收心堂哥家大儿子,初中毕业后就辍学了,跟着一个亲戚,在湖北那边学修车。
用他自己的话说: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父母也能挣钱,不需要他操心,自己在外面挣100能花99,没什么存钱的概念。
另外,他们的业余生活,也是以玩乐为主,看见心动的女孩,很轻松地就走到了一起,甚至同居。
对这些做法,父母在家并不放心。
结了婚就不一样。
大家都觉得成了家的人更有责任感,即使为小孩儿考虑,也知道合理消费、适当存些钱。
另外,感情也稳定,不会朝三暮四了。
小两口一起出去打工,也能互相监督、互相照应。
2、农村适龄女孩少,早婚早抢先你看农村的相亲市场,女孩还是主动方。
春节相亲高峰期,女孩一天能相看五六个男孩。
今天相亲,一周后订亲、一个月后结婚,这样的事并不新鲜。
为什么?
农村女孩,尤其是适婚年龄,又愿意嫁回来的并不多。
所以只要双方觉得还行,男方父母都巴不得赶紧定下来,早结婚早安心。
要是不早早订亲,等男孩到了二十七八岁,甚至过了30岁,再想找合适对象,就特别难,女方要的彩礼也更高。
3、早婚早育,有利于繁衍下一代生儿育女、传宗接代,还是很多家庭的信条。
尤其是放开三胎后,很多家庭希望多生两个孩子,多子多福嘛。
早点结婚,就能早生、多生。
还能凑成四世同堂的大家庭。
而且,女孩20多岁生孩子,孕期反应小、生产后容易恢复,这也是很多人愿意早生的原因。
4、孩子结婚早,父母能多帮衬照顾结婚早的孩子,父母一般也比较年轻。
一来,年轻的父母自己在家种地也好、外出打工也好,都还能挣钱,可以贴补给小两口。
二来,年轻的爷爷奶奶照顾孙子时,精力更充沛。
在我们那儿,相亲时还有“考察婆婆”一说,女方会通过各种渠道去打听婆婆年纪大小、身体好不好、性格是否容易相处,一个精明能干的好婆婆比好儿子还能加分。
5、早婚家庭里,婆媳矛盾更少一点传统观念里那种“恶婆婆”、“媳妇虐待婆婆”的事儿,在农村也越来越少了。
婆媳之间相处融洽的很多,有些甚至和亲母女差不多。
我感觉,这和早婚可能也有一定关系。
为什么会产生婆媳矛盾呢,主要原因在于权力争夺:大到家里钱谁管,小到一天三顿饭吃什么,家里的事,往往就是这么日常和琐碎。
年轻人对什么不在意、也经常不在家,回到家里,年轻的婆婆把一天三顿饭都做好了,自己不用操心;而婆婆呢,还年轻能干,更容易把握一家的话语权,这样反而不容易和媳妇产生矛盾了。
但,早婚现象普遍,并不能说越贫穷结婚越早,真正很穷的家庭,是很难娶到媳妇的。
另外,早婚其实也存在不少隐患,比较严重的,就是下一代的抚养、教育问题。
现在很多年轻人自己就是留守儿童,从小被爷爷奶奶养大。
等生了孩子,也会选择继续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父母来带。
爷爷奶奶照顾小孩儿的吃喝拉撒没问题,但通常顾及不到孩子的心理需要,也辅导不了学习。
比如我邻居家有个小孩,在学校里总是喜欢和同学打架,老师让家长带回去教育。
爷爷奶奶觉得特没面子,又是批评,又是打巴掌,然后给孩子爸妈告状,爸妈呢,只能在电话里对孩子一通大吼。
孩子为什么要和人打架,他们不知道,也没有细问。
粗暴地管教,只会让孩子更讨厌上学。
再加上,现在小孩玩手机都很溜,能一直玩游戏、刷视频,不写作业。
老人管孩子,觉得不惹事就好,看手机就看一会儿吧,没多严重;有的想管也管不了,所以由着孩子看。
结果,很多小孩小学没毕业就近视了。
还不如我们这代人小时候,满村跑,身体健壮,心灵自由。
更长远的影响是:人们都只愿意选自己熟悉的路走,相信自己是对的,而看不到更多的可能性。
就比如我堂哥这样的,他觉得生活很好,家里有房有车,自己和儿子都能挣钱,儿子挣的,甚至比有些大学生工资还高。
他们并不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多读书有更好出路”。
一代人还不明显,但连续几代下去,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差异就出来了。
那些更愿意支持孩子读书、在大城市工作的人家,即使孩子结婚晚一点,起始工资低一点,对生活也有更多选择。
而且,未来财富积累、阶层跃迁机会更大,子孙后代能拥有的资源也更多。